蓝色咖啡馆和绿色咖啡馆(第3/5页)
“你新装了一扇门!”马诺斯惊呼。
“一个门进,一个门出吗?”佩特罗斯开玩笑道。
玛丽亚什么也没说,看着佩特罗斯试着推开新门。他一进去,就立刻明白了母亲的用意。
“我别无选择,”她态度坚决地对儿子们说,“为公平起见,我给你们俩每人都做了一间咖啡馆。要是你们的爸爸还在世,他也准会
同意。”双胞胎兄弟沉默不语,但都露出吃惊的神色。
“马诺斯,你的是这一间。佩特罗斯,你的是那一间。”她拿出一家之主的架势,依照双胞胎名字的首字母顺序,逐一分配道。
起初,一些客人困惑不解。他们活的大半辈子时间里,早已习惯到科尼亚的老咖啡馆里坐一坐。不过,大家还是很快适应了这一变化,并尊重玛丽亚·帕帕德诺斯的建议:两家咖啡馆都要时常光顾。如果一位客人以前总是喜欢坐在靠门的椅子上,那他还照样做就是了,只不过隔三差五换个门口而已。
头几个礼拜,看上去一切顺利。玛丽亚把样样东西都分配得精准无误,甚至包括店外桌椅上的梧桐树荫。两个儿子很快就各自请人帮忙打理咖啡馆了。
一天,佩特罗斯朝兄弟的咖啡馆望了一眼,注意到某样东西。凡蒂斯先生的玻璃杯旁,一只小碟子里摆满了可口多汁的希腊式山区风味香肠切片。佩特罗斯看着他张大嘴巴,吞下第一片,接着用牙签串起好几片,一股脑儿塞进嘴里,肉汁顺着下巴直淌。他贪婪地喝了一大口米索斯啤酒,笑眯眯地看着马诺斯从屋里出来收拾盘子。
“真不错,”他打了个饱嗝,满意地说,“再来一份儿。”
“马上就来。”马诺斯应了一声。兄弟此刻正站在对面,双手抱臂观望,就冲他点了点头。
没过多久,马诺斯又出来了,端着瓶啤酒,旁边放着一只小盘子。
一直以来,父亲都只提供从他们自家的小片农场里采来的杏仁或橄榄作为佐酒小食。显然,马诺斯把“开胃小吃”的概念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我明白了。”佩特罗斯看出了其中的门道,思忖道,“这个机灵鬼。”
小盘子里摆着几块菲达奶酪,搭配一根削了皮的本地黄瓜。即使隔着一段距离,佩特罗斯也能看见这些食物上面闪着晶莹透亮的盐粒。怪不得凡蒂斯先生安安稳稳地坐着就不走了呢。咸味让人口渴,而这种口渴只能靠啤酒消解。尝了咸味美食,就要来儿点啤酒止渴,客人很快就会陷入如此往复的循环。
没过几天,佩特罗斯就借鉴了兄弟的做法,而且他的佐酒小食更加丰富多样:葡萄酒和油腌过的红辣椒;油煎西葫芦条,上面还撒了些牛至叶粉末;小肉丸蘸酸奶;甚至还有用当地特产的蜜思瑟拉软干酪,烤的小巧精致的酥皮饼。这些点心全都摆在客人们点的酒水旁,免费奉送。
马诺斯绝不会甘拜下风,每道菜他都要和兄弟一比高下。这也没什么难的:只需悄悄越过店外餐桌间那道隐形的界线,偷偷把客人剩下的一两口食物拿过来,在厨房间里仔细琢磨一番就行了。
“是茴香酒,”他得意扬扬地对过来帮忙的玛格达宣布,“他就是加了这个。”马诺斯正在品尝佩特罗斯的客人留下的一小块奶酪馅饼。那馅饼事先蘸过蜂蜜甜酱,而马诺斯觉察出正是一丝淡淡的茴香气息让这块馅饼口味出众。“怪不得他们都成了回头客。太好吃了,别出心裁。”
“别担心,马诺斯,我们也会找到新做法的。”玛格达安慰他。
目前为止,马诺斯一门心思想在佐酒小食上超越佩特罗斯,而此刻的佩特罗斯已经开始着手研制和咖啡搭配的甜品了。这会成为另一个招揽客人的妙招。首先推出的是大块的露可米软糖,上面撒了厚厚一层糖粉,伴着味道醇厚的小杯希腊式咖啡一起端上桌。这些绵软可口的糖块出自佩特罗斯的助理奥尔加之手,大小甚至超过了咖啡杯。
香甜的味道让客人们欲罢不能。他们会点第二杯咖啡,与之一起上桌的是切得整整齐齐的三角形果仁蜜饼,上面还放了一小块刚被加热融化的巧克力。
两家咖啡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无论店主人有没有从中获利,客人们总是受益良多。在紧挨着的两间厨房里,马诺斯和佩特罗斯时常彻夜苦干,要研制出最可口的佐酒小食和最美味的甜品。
一周又一周过去了,两家咖啡店里的客人数量依然旗鼓相当。
夏天到了,佩特罗斯想出了一个新点子。他知道游客们喜欢鸡尾酒,于是想到,要是他的店能把年轻游客也吸引过来,自然会比他兄弟更高一筹。
他花了大约一周时间,趁着咖啡馆每天关门后的几个小时,调制出了好几种鸡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