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传情达意(第5/5页)
照这种看法,我们关于真实的概念与真实本身常不能相符,所以如此,实因我们的概念往往是由不充分的或是误导的描述塑造出来的。我们目之所见,耳之所接,尽是对此世界公式化的描述,是故一见莫奈的《日出印象》,我们最初的反应是困惑不解,且要抱怨说,这画看上去与勒阿弗尔一点不像——正像我们刚读到对莱奥妮姑妈和阿尔贝蒂娜的描写时会以为她们的举动缺少现实的根据一样。若说在这一幕中莫奈扮演了英雄的角色,那恰恰是因为他背弃了关于勒阿弗尔的传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极受限制的种种表现方法,以便更趋近自我感受,传达出自己对日出的鲜活印象。
为表示对印象派画家的崇敬之情,普鲁斯特特地在小说中安排了一位画家,这个叫作艾尔斯蒂尔的虚构人物兼有雷诺阿、德加、莫奈诸人的特征。有次在海滨胜地巴尔贝克,普鲁斯特笔下的叙述者造访艾尔斯蒂尔的画室,他发现这里的画作类于莫奈的《日出印象》,有意挑战人们对逼真观念的传统理解。艾尔斯蒂尔画中的海景海天一色,天空看上去像大海,大海倒像是天空。在一幅描绘加赫格伊特港口的油画中,一艘驶离港区的轮船似乎是在城区里航行,在岩石间搜寻虾子的妇女则好像身在海里的洞穴中,头顶是轮船和海浪,而船上度假的游客看去就像是坐在敞篷马车上,穿过洒满阳光的原野,又穿过茂密的林荫。
艾尔斯蒂尔并非在尝试超现实主义之类。要说他的作品看上去非比寻常,那也是因为他在试着画出我们打量四周时实际看到的一切,而非我们料想我们会看见的东西。谁都知道船不会在城中行驶,但是当船衬着城市的背景出现时,在特定的光线下从一定的角度看去,有时看上去还真是如此。我们当然也知道,大海天空自有分际,然而有时海天浑然一色,我们实难分辨何者为大海,何者为天空,只是从第一瞥的混沌印象中回过神来,重整我们的理智之后,我们的疑惑方才消失。艾尔斯蒂尔的高明处正在于他将常识之类搁置一边,竭力捕捉延展最初朦胧的印象,并将其凝定于画布之上。
普鲁斯特并不是在暗示绘画艺术在印象派画家的实践中已臻极境,也不是说印象派已然以一种此前各画派均没有的手段一举牢牢擒获了“真实”。他对绘画的欣赏其意远远超出绘画本身,他之激赏艾尔斯蒂尔毋宁是因为艾的画作特别有助于澄清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即每件成功的艺术品不可或缺的东西究竟为何,那就是——一种能令我们重新发现现实中遭歪曲、忽略的一面的能力。普鲁斯特如是说:
我们的虚荣,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喜好模仿,我们的抽象能力,我们的习惯,这一切一直都在起作用。艺术的使命恰恰是消除这些作用。引领我们重返正确的路径,循此走入深处,我们会遇上一个真实存在而又内在于我们的未知世界。
内在于我们的未知世界里都有些什么?——在城市里航行的轮船,暂与天空混而为一的大海,关于亲爱家人葬身火海无一逃生的狂想,因光洁的面孔而陡然生出的爱意,这些令人称奇之事,都是。
这一课有何教益?教益是,生活千姿百态,陈词滥调诚不能形容于万一;小金丝雀偶或也会做出不同于父母的反常举动;而以“普鲁普鲁”、“马尔索”、“可怜的小狼”之类的昵称来唤亲近的人,实在大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