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翠池之路(第9/11页)

小墨汁大笑起来,古阿霞也是。古阿霞从这边的炉火借火给士兵们。这些大男孩回报的方式,就是表现煮饭秀,他们拿出身上所有的塑胶制品燃烧,野战靴后跟、原子笔与空塑胶罐,把 M1美式钢盔的内胶盔拿出来烧,用俗称深水炸弹的高压锅煮饭,只为了早点填饱肚子。对他们而言,刚从台风中艰困活下来,这种余悸足够烧掉他们的物资,换一顿餐。

对古阿霞而言,士兵把事情搞得太魔幻,弄出了七彩光芒的臭塑胶火焰,把旅馆搞成毒气室。烟太臭太浓,有人打开大门跑出去,有人泪流,有人迷路踢翻了高压锅。古阿霞赶紧把锅子扶正,并且戴上六二式防毒面具防毒烟,她没用过这种东西,终于知道戴上了苍蝇拍与黏鼠板的滋味了。

饭好了,高压锅的排气笛也停了。一位士兵用尽力气扭开锅盖,国共内战又开打了,砰地,发出巨响,米饭射出去,飞出去的盖子把铝板屋顶撞凹了,大家的耳鸣在十分钟内塞下了五只蝉声。惊魂甫定,古阿霞检查锅盖,是先前有人撞翻了高压锅,米粒堵住了排气笛。士兵们真是失望又绝望,他们刚参加完二十一天走完500公里的长行军训练,青春的灵肉在苦难中差点分家,紧接着被丢进中央山脉受训,现在还挺能做的是学落汤鸡,把射到哪都是的半熟米粒,一颗颗啄起来吃。

古阿霞能安慰这些士兵的,就是煮个餐。她重上火,放水放米,慢慢等水沸腾。士兵们把上千颗的硬米捡完时,水滚了,饭也熟了,他们不敢相信这么快煮熟,高山气压低,水不到摄氏90度便沸腾,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让水翻几个筋斗就让米滚熟了。拿了钢杯舀来吃,都熟了,果真本事天大。

“如果你在厨房干活几年,发明的奇迹多到可以让客人每天来吃,”古阿霞说,“这些米已经煮过了。”

班长不解地问:“我看见你掏出来的米是生的,倒入锅沙沙响。”

古阿霞说,在登山之前,她把米粮都先煮熟了,然后倒在干净的桌上,匀开来,用扇子扇凉,干掉的饭会还原成米,总之像是黏在袖口或领子的饭在几天后干成半透明状。这些干燥饭如果用点热水煮,不需要太多火候,马上变成饭。她在摩里沙卡林场待了些时日,那地方海拔高,要缩短野炊时间,说什么也没有比干燥饭更方便。

士兵们吃到熟饭,大受感动,配着鲔鱼或鳗鱼罐头,也不管强风如何把旅馆吹得摇摇晃晃。他们很感谢古阿霞的干燥饭,无以为馈,而老百姓也不想听军歌回报,只能感谢再三。不过到了晚一点,士兵们又饿了,年轻人就是这样,肠子直,食物直往下掉。布鲁瓦这时候说,他可以煮个玉米浓汤请大家喝,如果不嫌弃的话就靠过来。

“这是玉米粉,冬天的玉米晒干后,磨成粉。”布鲁瓦说。

人间美味,妈呀,有好康,有妈妈味道,有义气,有人性!世界还是有温暖的。士兵们靠过来,把好话搬出来赞美。

布鲁瓦拿出沉甸甸的塑胶袋,“这是鹿肉。”

“干!”士兵们捏拳大吼,用上最浓缩的赞美。

古阿霞与小墨汁缩到了角落,一副见鬼了。帕吉鲁与素芳姨也避开,一脸苦笑,连黄狗也打了喷嚏。因为他们都知道,布鲁瓦要放出恶魔了。果不其然,当布鲁瓦用番刀割开塑胶袋时,士兵们闻到了杀千刀的味道,鹿肉腐烂发臭,白蛆钻动,快乐得不得了。布鲁瓦把鹿肉剁开,肉屑溅到士兵脸上,他们退到没有路了,看着地上的蛆像是没有头、没穿衣的缩小版女鬼们爬过来。

古阿霞很清楚,布鲁瓦没有开玩笑,他确实煮“勇士汤”给士兵喝。在古阿霞记忆中,邦查巫婆会把肉放进罐里,放少许盐巴与酒,等到长蛆后煮汤,那是古怪的治病方法,只有老邦查人才敢喝。

布鲁瓦却说,德鲁固族的文化不同,日本人在“太鲁阁战役”后没收他们所有的猎枪,将他们迁村到平地,打猎只能走路到远山用传统的陷阱放吊子。山区来往很远,晚一步去,山羌水鹿都死在吊子上,山猪力气大能咬断苎麻丝,黑熊扯断了前掌脱困,据说高砂豹能咬断脚脱困,只留下断裂的前掌。那些鹿尸与断掌,蛆只吃到表面,虽臭,肉还是能食,猎人发现煮汤能成为美食,唯有吃了才能成为勇士。

布鲁瓦的勇士汤煮好了,一群人鸟胆,都躲得远。能当到特种兵的,五个有三个原住民。布鲁瓦的眼神瞅了几个深目的家伙,说:“你们家阿公都是喝这个长大的,过来喝啦!”他们只好聚过来喝,宁愿喝,也不愿承认是“番仔”。其他人见状,靠过来用指头沾了吃,突破恶臭这关,味道还马虎,完全被玉米甜味盖过了。勇士汤不受青睐,而勇士最好的朋友是孤单,布鲁瓦孤单地吃,决定剩下的锅底留到明天当早餐,顺便给士兵们考虑一晚要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