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炒菜(第2/3页)

李斯跟着嬴政骂了儿子几句,回去后认命地给李由写信。

哪怕是给自己儿子写信,李斯也不能明着说是嬴政希望立刻马上看到扶苏的信,只能绕着弯表达了一下嬴政的意思——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你们游都游了,总得经常写个信回来不是?哪怕只是到沿途经过的驿站打个卡也行,反正不管内容是什么,信你们得有。

最后李斯特意在信末提了一句,要李由把这信给扶苏看看。

李由拿着这封家书横看竖看,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觉得挺奇怪:他以前外出办差时可没每天给家里写信的习惯,那会儿也没见他爹写信来教育他!

难道这是他爹给扶苏写的密信?

李由没有耽搁,揣着李斯的信去找扶苏。

张良正和扶苏一起看书,见李由把信交给扶苏也没凑过去看,还站起身打了个哈欠说道:“我先去睡觉了。”

扶苏点点头,接过信展开看完,立刻明白了李斯的意思——

这些话根本不是对李由说的,而是对他说的,明显是父皇要他每天写信回去。

至于父皇为什么不自己说……父皇当然不可能做这种事,父皇可是夸他一句前得先骂他一百句再夸的人,怎么可能直接说想他写信回去!

扶苏把李斯的信递回给李由,说道:“麻烦师兄了。”

李由见扶苏一脸了然,没再多问,默不作声地收起信离开扶苏房间。

扶苏独自在灯下坐了一会,把路上的事简单地写了下来,他们离邯郸郡还挺远,没遇上多少特别的事,只沿途让各地抓紧清点粮仓里的存粮,别到要用时才发现对不上账,到时可就不是提个醒的事,耽误了救灾是要杀头的重罪。

既然没多少正事,扶苏就写了些私事,大概讲述一下路上吃了什么。

扶苏没有搞特殊,大伙吃什么菜他就吃什么菜,不过梁季作为他的专属御厨之一,这次负责一队由御厨和普通厨子组成的厨师小队,沿途用的都是当地能买得到的肉和新鲜水灵的时蔬,每天都有新花样。

今天他们在路上看到一树树刚出不久的香椿芽,觉得味道应该挺不错,梁季炒了一锅香椿叶子炒鸡蛋,每个人都分到了一铲子,吃着格外香。

提到这个,就要夸一夸那口专门为出远门打造的大铁锅,铁锅热得可快了,油一烧起来,荤菜素菜都只需要放下去翻炒几下就能出锅,味道还香喷喷的,就是费铁费油,一般人用不起。

扶苏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通,翌日一早叫人拿去驿站让他们往咸阳送。

从这以后,扶苏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写信给嬴政报平安,顺便描述一下自己吃了什么好吃的,还十分动情地感慨“如此美味,真希望父王也能一起享用”。

如此走了约莫半个月,扶苏一行人终于接近邯郸郡了。

秦赵两国边境本就连在一起,邻近邯郸郡的地方也遇上了旱年,好在因为秦国境内的水利工程搞得不错,春耕后发现有旱得出不了芽的情况也都及时补种了,百姓看起来都不怎么担心今年的收成。

只是在和地方上的官员聊过以后,便知晓有不少邯郸郡的百姓已经逃过来躲灾。

按照大秦律法,这些擅离户籍所在地的人是要关押起来的,所以越临近邯郸郡,他们的大牢住的越满,很多人甚至主动往府衙自首,说自己是邯郸郡跑来的,关起来让他们干什么苦活都行,只要给他们妻儿喝口稀饭,他们有多少力气就卖多少力气。

这还是能跑出来的,有些跑不出来的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一家人活活饿死。

还没到邯郸郡境内就看到这样的惨况,扶苏与张良心中都有些戚然,不敢想象邯郸郡境内会是什么样的人间炼狱。

扶苏没再给嬴政写吃吃喝喝的事,而是把这两天的见闻整理整理写到信里。

写完这封信之后,扶苏没再耽搁,拿着印信叫人开城门出了城,带着张良他们连夜直奔邯郸。

这段时间嬴政每天都会收到扶苏的信,一开始没觉得有什么,后来看多了,嬴政开始对扶苏叫人带的那口大铁锅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主要是扶苏把每天吃的东西写得太生动太美味,哪怕用的食材全是路上临时找的,经他一写也让人读得满口生津,恨不得自己也尝上几口。

嬴政对膳房那边用的炊具没什么概念,不知道扶苏有没有留个铁锅在咸阳,反正他是没吃到过扶苏路上吃的那些炒菜。

嬴政在吃用方面一向颇为节制,从不会过分放纵自己,因此即便连着好几天被扶苏的信写馋了,他也没吩咐人去琢磨这炒菜是怎么炒的,只骂扶苏这小子出门在外也整天想着琢磨那口吃的,没出息!

嬴政这份倔强一直持续到扶苏开始在信里描述他们当天吃的煎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