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嘶(第23/24页)

没辙呀,也可以说是活该呀!谁让你喜欢这个呢?谁让你越玩儿摊子越大呢?谁让你割舍不下这点儿爱好呢?按老北京的话说:“谁让你有这口累呢?”接着干!

我按照自己头脑中的经营思路把马场又重新设计了一番。现在全国的马场太多了,光北京就够二三百家。其中有钱的、有渠道的不乏其人,有经验的、有手艺的行业精英更是众多。我这个入道不深的生瓜蛋子要想在众多的马场当中寻找自己的一块立足之地,就必须要有准确的定位,干出我自己的特色。

思来想去,我觉得只有这十七匹小马才真正算是自己马场的特色。现今国内的马业属于起步阶段,马场虽然不少,也大都是饲养的大马,世界各地名种名血马应有尽有,为的都是骑乘、比赛。唯有这设德兰矮马,还没有人来定向繁殖饲养,偶尔有马场或个人养上几匹,也是作为宠物用来观赏玩耍的,不成规模。而我现在的矮马种群,目前在国内还真算得上顶尖水平了,也只有在此项上下下功夫,才算是扬长避短。于是,我把设德兰矮马的饲养和繁育定为马场的主要发展方向。

有了明确的定位,事情进行得就更有目的性了。我在网上搜寻了一下设德兰矮马,发现在很多马文化发达的国家,矮马的饲养已经有了较为悠久的历史,甚至很多地方都有了自己的矮马俱乐部,有定期的展览选美和比赛,并伴有极其细化的品评标准。俱乐部里吸纳了很多喜爱小马的会员,尤其是孩子们对这种动物的喜爱尤为突出。他们每周都要抽出时间来在家长的带领下到俱乐部里探看、饲喂他们喜爱的宠物,和它们交流、亲近,有的孩子还能骑上小马散步、奔跑,或做一些初级的跳跃动作,整个过程当中充满了天真、快乐、惬意、祥和的气氛。

看了这一系列的消息,我有很多的感慨。它让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时代,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养第一只鸟儿时那种激动的心情,精心地呵护,细心地照料,看它吃食时的专心,听它鸣叫时的舒畅,在它得病时的担忧,看它离去时的伤心;让我回忆起第一次养狗的经历,怎样解读它的内心,如何体会它的感受,尽量锻炼它强壮,努力教导它成材;更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跟随那些有闲情逸致的哥哥、叔叔钓鱼、逮鸟儿、放鹰、跑狗的生活,那些经历让我的童年时代充满乐趣,让我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它让我见识了自然,开拓了思想,懂得了奉献,知道了付出,理解了承担,体会了责任,感受了忠诚,学会了博爱。而这一切,是人在童年时代最最重要的。

反观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和我的童年时代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要让我说:“真是可怜透了!”优越的生活养成了孩子们好吃懒做的毛病,家长的溺爱惯就了专横跋扈的脾气,独生子的家庭造成了自私狭隘的心胸,朋友的缺失形成了孤僻傲慢的性格。再加上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孩子从小就身处各种兴趣课、提高班,每天为钢琴、书法、舞蹈、奥数等负担而苦恼,孩子童年应有的天真烂漫被压制于无形。可又有谁想过孩子自身的兴趣所在呢?又有谁统计过孩子成年,走入社会后儿时所谓的专长又有几项能够学以致用呢?这一切应付过去之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才说到玩儿。你说是玩儿,我说是玩儿人。

写到这儿连我都觉得,这貌似有点儿跑题了。可细一想,真的没有,综上所述,与我马场的发展方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这种天马行空式的发散性思维,对目前马场的发展方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从网络上看到国外矮马俱乐部的信息一直联想着,再结合我六岁儿子的现实生活状态,有了极大的启发。我决定以现有的设德兰矮马为基础种群,在饲养和繁育的同时,办一个儿童马术俱乐部,主要面对三到十岁的孩子。因为设德兰矮马身高六十至八十厘米,体态娇小,聪明伶俐,性格温驯,亲和力强,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迷你型宠物。在国外,除了观赏,主要就是应用于儿童的骑乘和儿童马场马术的训练。孩子们骑乘这样的矮马,比例匀称,危险性小,能够消除畏惧情绪,拉近人马距离。再加上园中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尽量吸引那些迷恋网络、游戏的孩子走向户外,接触动物,亲近自然,增强爱心,强壮身体,锻炼儿童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享受高端运动带来的乐趣,为长大以后顺利地骑乘大马起到铺垫作用。说真的,我认为一项运动的兴起也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而我准备做的,就是马术运动的幼小衔接工作。

想法有了,实现这个想法既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我来讲,回头看看,万里长征还只是走了一步。行呀!慢慢走吧,好在我这长征路上没有敌人的围追堵截。于是,改建马舍,绿化园区,设计景观,装饰会所,请骑手,抓训练,做马具,订装备,又忙了个不亦乐乎。在这一切进行的同时,我还联络到了多家儿童教育机构,和他们协商合作方式,将学校内的英语、自然、生物、体育等课程转移至户外,结合儿童马术,专门设计教程,变换环境,尽量让孩子们能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里更有兴趣地接受多方面的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实现快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