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第10/11页)
从鸟儿叫到现在,大家谁也没说话,都是玩儿主,心有灵犀。关键时刻,多话没用,当时每个人脑子里肯定都在猜测着这两声鸟儿叫的初衷。直到这时,老六才张嘴说话:“我去网里看看。”甭问,他认为是网窝里出现了什么异常情况,或有蛇吃鸟儿,或有鼠偷袭,导致了鸟儿的异常鸣叫。也不必细问,去看一眼就明白了。我们仨又顺势躺在了山坡上,准备静等老六的巡查结果。可就在老六起身的同时,我们听到了一阵此起彼伏的燕雀儿叫声。燕雀儿本口鸣叫大致有两种,近距离交流用“mia”,急切的呼叫用“啹”。这是一阵密密麻麻的“mia、mia”声,由远及近,同时中间还夹杂着轻微的翅膀扇动的声音。
我们几个人齐刷刷地向天上看着、找着,却没见有一个鸟影子。正诧异间,就见东北方向山顶上乌云似的一片东西,翻过山尖儿,铺天盖地地卷了过来。这时的我们看得有点儿傻眼,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怔怔地望着这团黑云向我们的方向移动过来。直等离得近了,三哥喊了一声:“燕雀儿!”我们才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不约而同地蹲下身子,伏在了身前的灌木窠子下。
这时,鸟群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我们所在山谷的上空,而大批后续的部队还在不断地翻越山峰。先来的成员显然发现了网窝内的目标,开始在上空盘旋,后续的部队在赶到山谷上空后,也自动卷入其中,越来越大,越卷越厚,形成一个庞大的黑色旋涡。绝大部分的鸟儿都在随着这旋涡旋转飞翔,有一小部分组织纪律性不强的,则在四处乱飞,但绝不离开鸟群。这个鸟群太大了!要说遮天蔽日,那是一点儿都不过分。我们从下往上看,只能看到头顶黑压压的一片,在这黑旋风转动的同时,偶尔星星点点地能露出几点蓝色的天空。这景象只有在《动物世界》的节目中见到过,我们四个人像欣赏美景一样望着天空,没有一个人敢吱声,生怕稍有动作惊吓了鸟群。
天上的鸟群越聚越大,当山那边不再有鸟儿追随过来时,飞鸟已经遮住了我们所处的山坳的上空,旋转着,鸣叫着,仿佛要叫上所有的同伴,共赴理想家园。因此,这么庞大的鸟群,全部都在高空盘旋,竟没有一个俯冲下来。
这时,正是“诱子”立功的时候了,只要它们招呼几声,天上的鸟儿肯定会扑向地面。可这时网窝中的“诱子”也沉默了,它们静静地站在笼中,一动也不动,一声也不哼,望着天上的同伴。我不敢说它们一生当中从没见过这么庞大的同类群体,可它们现在的想法绝对不是呼唤同伴停留,而是迫切地随同伙伴远行。
天上的鸟群盘旋等待着地面上的同伴,而下边的同伴被困笼中不能展翅。成千成万只燕雀儿在召唤着网窝中的朋友,而笼中的鸟儿却木木呆呆地没有反应。这个时间可不能太长,鸟群不会等待太久,最多两圈儿,鸟群看不到回应就会放弃同伴,远走高飞。在这关键时刻,蹲在树丛中的老六用嘴学起了燕雀儿的叫声。这声提醒了我们,对呀!鸟儿不叫人叫吧!与其坐视不管不如一搏,成败在此一举。我们四个人相继学起了燕雀儿的叫声,“啹!啹!啹!”
这叫声还不能太多,为什么?哈哈!我一说您就明白了。这毕竟是学鸟儿叫。就算学得再像,也不能完全和鸟儿叫一样。更何况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鸟儿的语言当中也会包含很多情绪和思想,人不可能把这些东西都了解到。就像人类互相之间说瞎话一样,只能蒙一时,不能蒙一世,而且撒谎要尽量简短,以免言多语失,被别人识破。在这方面,点到为止是可信度最高的。哈哈!不是经验之谈,纯粹分析得出的结论。
说是这么说,当时想的只是不能这样束手待毙,怎么也得做点儿什么,纯粹死马当活马医,没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的是这几声“啹”还真起了作用,天上的鸟儿听到了叫声,明显有了反应。鸟群转到网窝附近时,带头的鸟儿一个俯冲扎向地面。可能是因为这似是而非的叫声没有真正地道出鸟儿的心里话,队头儿也只是象征性地做出反应,在天上向低空抄了一下,随即像醒悟了一样,又飞到原有的高度,与此同时做出决定,放弃地面的同类,带领大部队,径直往西南方向飞去。
别看只是领头的鸟儿这低空一抄,看似动作娴熟,技巧高超,可让人没想到的是鸟群太庞大了,领头的这一飞,后面的队员紧随其后,到网窝上空都有一个抄低俯冲再拔高的过程。整个鸟群瞬间从旋涡变成了一条黑色长龙,翻滚舞动着。由于惯性,在这条黑龙即将离去时,龙尾巴却扫到了粘网。成群的燕雀儿撞到网上,四片粘网瞬间倒塌,带着网上的鸟儿,平平地拍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