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茗香楼(第2/2页)

何书年也望向顾诚玉,“这个夫子以前倒是提过一次,应该是《韩非子》里的一句话,具体是什么,我也有些想不起来了,只是大概的意思却是记得的,就按着那个写上几句,也不知道能不能过。”

《韩非子》并不是靠科举最主要的书籍,这就要考验考生看书是否广泛了。

“是出自《和氏》的那一句珠怯再投,璧悲三献。其实就是不知道出处,也能写出诗句来的。”只是少了出处会扣些分罢了!古代考试,阅卷的考官,心里也会给考生的试卷打个分数,一张试卷的满分可能是十分,就看你能得几分。

可能这次参考的人数太多,主考官才想了这个题。对于博览群书的学子,那自是简单的,可是对于专注于四书五经的学子来说,无疑是加大了难度,还好诗赋在考分的比例中不大。

“那我应该是没记错了,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过,我心里也没底。叶师弟应该也是做出来了吧?”何书年迫不及待问起了叶知秋的情况。

“我也是之前听夫子说过的,倒是记得是《韩非子》里的,只是不知道我的诗文过不过关。”夫子曾经说过,他的诗文倒是有几分灵性,若是多花些时间在上面,连成为大家都有可能,只是他要专注于科举,自然就不能这么做了。

而私塾内的学子,在诗文上唯一能与他并驾齐驱的,也只有顾诚玉了。只是顾诚玉不常作诗,且不想花时间在这上面,为此文夫子还总是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