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从国内回来之后, 星城这边已经堆了很多工作等着苏文娴去处理。

排在第一位的是要把汽水厂的这些机器运到濠江,再由濠江转运到国内去。

这些汽水灌装机本来是从国内买的,到苏文娴手里之后由杨港调试过, 最主要的是她还特意从德国那边买来最先进的灌气机器。

灌装碳酸饮料在这年代最大的问题就是灌装过程中灌气量不够, 再加上密封不严, 灌进去的气体时间久了容易跑气, 喝起来没有沙爽的口感。

但这种机器对国内是禁售的, 所以苏文娴直接把这一整套生产线都捐给了国内, 没有保留。

她给汽水厂的工人放了假,约定好了等新机器到货之后, 他们再回来上班。

而国内也会通过在濠江的慧光公司那边派人过来把这批机器运走, 她只需要等待安排就行了。

除了汽水厂的事之外,排在第二位需要她去解决的事就是工厂主联合会一些小工厂主们的配额不够的问题。

他们听说到她出差回来了,都堵到她家门口来, “会长,你帮我们想想办法吧, 我们在展览会上揽到了新订单本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 但是我们手里的配额不够啊, 不敢出货啊!”

“是啊,求求会长你帮我们想一想办法吧。”

可是对于配额的问题, 苏文娴也没办法了,因为总督给她分配的60%的配额都被她以公平的方式分出去了,协会成员全部是按照去年的出口额分配今年的配额,每个工厂都是不够用的, 可这就是配额制度的歹毒。

让大家都吃不饱,都被限制了产量,所有人的产量几乎都提不上去。

有人说道:“会长, 我们也知道您在配额的分配上是公平的,我们之中有人到黑市上去买配额,价格比从您这里多了三倍不止。”

大家纷纷附和:“是啊,我们知道您的公平,可是这点配额根本吃不饱啊!”

有人难过地说:“从配额机制出来之后,很多小工厂的出货量根本养不起那么多工人和机器,已经有很多家破产了。”

“是啊,我们协会内已经有很多小工厂破产了。”

苏文娴当然也知道这种情况,甚至现在已经出现了大厂吃掉了破产小厂的配额的情况,这就会导致导大厂更大,加速小厂破产的情况。

可是在配额的压制之下,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几乎是没法避免。

而在苏文娴这里,从她坐上工厂主联合会的总理位置后,自问已经做到了最大公平,甚至没有在协会内部搞竞拍这种以权谋私的事情。

用她手里的分配权利剥削这些工厂主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她的良知不允许。

在她的公平之下,这些小工厂的破产程度比上辈子的情况要好很多。

但饶是如此,破产的小工厂也还是很多。

“会长,您救救我们吧!”

“求求您替我们想想办法吧。”

他们这些小工厂去黑市买配额的话,会增加出货的成本,但是如果因为成本提高而涨价的话,根本竞争不过手里有配额的大厂,就会进一步加剧这些小工厂的破产。

总之就是这个年代殖民政府不做人,只想着割韭菜。

有一个在展览会签了订单合同的老板娘离苏文娴最近,她几乎是双眼含泪地对她说:“会长,我的合同上签订了违约条款,若是到时间不交货的话,我们工厂就要赔偿很多钱,我根本赔不起啊。”

“可是如果我们从黑市买配额的话,这一单就是赔钱的,不论是从黑市买配额还是违约都是赔钱,订单越多,我们赔得越多啊。”

“这世道真是一点活路也不给我们留啊。”

女人一边用手帕抹着眼泪一边求着苏文娴,“会长,您手眼通天,能不能为我们这些小工厂想一想办法?帮我们度过难关啊!”

“我们把您的画像供在家里给您上香,每天一炷香求老天爷保佑你好人有好报啊!”

她还没死呢,哪里用什么每天一炷香……

苏文娴也知道眼前这些人是没办法了,才求到她这里来的。

其实她倒是有个办法,上辈子华国后来跟米国打贸易战的时候,米国对华国产品增加关税,华国就把产品运到别的国家去过一水,变成另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这就避开了米国的高额关税。

其实现在也可以这么搞。

而且星城附近就有一个葡国殖民地的濠江,直接把东西走私到濠江,从濠江卖出去不就避开了配额的限制了吗?

不过她没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直接说,而是在他们离开之后,派四姐何莹冬私底下去跟他们说出这个想法。

具体他们走私到濠江之后要怎么再处理,就不是她能管得了。

那些小工厂听到这个办法之后立刻就开始安排生产,然后私底下找合适的走私船,准备运到濠江去避开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