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太平

十里稻香黄, 打谷场上,朝廷新发的脱粒机好用的很,捆着稻子的汉子满头大汗, 身上全是稻芒, 脸上却带着笑容。

老村长背着手站在旁边盯着,如今他年纪大了, 家里人担心身体不许他下地。

可当了这么多年的村长, 他哪儿闲的下来, 每天就来晒谷场盯着,免得村里人偷懒坏了收成。

等稻穗脱下,老村长脸上是压不住的笑容:“瞧瞧这稻穗, 是不是比往年都长些, 饱满一些。”

“可不是, 一把都快比我手掌长了, 今年肯定是大丰收。”

有会说话的立刻喊道:“这可多亏了顾大人, 谁能想到咱们这样的山沟沟里居然飞出去一只金凤凰。”

“若非顾大人盯着,哪儿来这样好的稻种,还有这打谷机可省力多了。”

一提起从梅岭村出去的顾清衍, 家家户户都觉得沾亲带故, 与有荣焉。

自打顾清衍步步高升,他们梅岭村在十里八乡也被人高看一眼, 尤其是老村长作为亲大伯,地位昂然。

如今附近但凡有婚丧嫁娶, 那是肯定要上门来请老村长过去参加,这份脸面都是因顾清衍而来。

更别提这些年来,顾清衍为老百姓做了许多事情,百姓们日子过的好了, 心中自然感激。

老村长最爱听别人夸顾清衍,含笑听着,口中谦虚道:“那孩子是有几分才能,但到底是晚辈,不值得你们这么夸。”

“顾大人都夸不得,那满天下的大官谁能当得了这个夸。”

还有人甚至说:“您不爱听,我们也得夸,因为这都是老百姓的心里话。”

老村长但笑不语。

这样的事情不只发生在梅岭村,如今大周各处都是如此。

小皇帝登基后,大周难得迎来几年风调雨顺,再有顾清衍大力主张,一时间各处都是大丰收,老百姓的日子明显富裕起来。

以往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一顿肉,现在可好,隔三差五就能沾点荤腥。

老百姓日子好了,街道上就热闹,连带着人口也在蹭蹭蹭往上涨,一切都是欣欣向荣。

几年前民间还有人议论顾清衍冷心绝情,不敬养父母之事。

如今谁再敢提起来,老百姓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了。

毕竟顾清衍能为老百姓干实事,这些年来矜矜业业,这般的大好人,大好官,怎么可能是不孝顺。

如果他真的不孝顺,那也一定是养父母有错在先。

没看到顾清衍连干娘都奉养终老,视作亲母伺候汤药,有这样的孝心在,以前那些肯定是贪官污吏对他的污蔑。

不知不觉中,顾清衍在百姓中的口碑倒是越来越好。

百姓富足,国库也跟着富裕起来,顾清衍看着账本也松了口气。

终于收支平衡,国库有钱了,他也能大刀阔斧的开始实现自己的计划表。

天知道老皇帝时期穷奢极欲,大笔的银子不知去向,国库就是个空架子。

等到先帝时期后宫空虚,支出变少,自己也极为节俭,这样才慢慢过度下来。

一直到小皇帝登基为帝,顾清衍执掌大权,国库的情况也一日日变好。

不过,想到什么,顾清衍将账本放下,起身离开。

裴玄刚从衙门离开,出来却瞧见一辆熟悉的牛车。

他不禁心头一喜,飞快上车,里头果然是顾清衍。

“怎么想到来接我?”裴玄又惊又喜,毕竟他们现在老夫老妻,虽然感情极好,但像是这般接送却少了。

顾清衍挑眉:“正好结束的早,你不是总抱怨我不够重视,今日亲自登门,可算重视了。”

裴玄哈哈一笑:“早知道抱怨有用,那我就多抱怨几次。”

牛车慢慢离开,衙门内探出两个脑袋来。

“我没听错吧,方才那好像是寿亲王在笑。”

“应该没听错,你瞧见那头大黑牛了吗,那是顾大人的坐骑。”

两人对视一眼,都恍然大悟,就说寿亲王怎么会放声大笑,原来是顾大人来了。

新来的不禁啧啧称奇:“奇了怪了,都这么多年了,这两位大人的感情居然还这么好。”

“可不是,当年先帝一走,还有人怀疑寿亲王与顾大人是故意做戏,就为了让先帝放松警惕,哪知道他们十年如一日,感情好得很。”

“不过顾大人身居高位,怎么还坐牛车?”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顾大人这头大黑牛很是不凡,力气大,速度快,并且霸道的很,你可别当着它的面说不好,否则黑牛撩蹄子,连汗血宝马都害怕。”

裴顾两人早已不在意旁人的议论想法,聊过几句,顾清衍便提起正事。

“这些日子我将国库账本梳理了一遍,发现有一笔巨额支出不知去向。”

裴玄并不意外:“是太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