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二更大哥,你什么时候生了个女儿?……(第2/3页)

江野也听出来这意思了,这保姆在赶他走呢。他挑眉。

可他才不会这么轻易走,他走了不就白来一趟了?江野是生意人,从来不做没有收益回报的事情。

接着电话,江野视线下移,落在那边坐在地毯上玩早教机

的妙妙。

江野笑了,朝电话里报了个地址,说:“星澜公寓,到了打电话。”

*

那边,江砚辞到了学校,见到了自己以前的导师张玉书。

江砚辞当初硕博连读五年,跟的导师就是张玉书,到后来毕业,进研究所工作六年,到现在满打满算,两个人已经认识十一年了。

当年的张玉书带组,科研压力大,自己的学生,女的当男的使,男的当牛使。他所到之处,哀嚎遍野。

他的组里,只有一个人总是默不吭声,不爱说话,也不爱搭理人,却不影响他哐哐做实验。男生聪明,能力强,还难得地没有傲气,不怕吃苦有决心,跟着他熬夜跑数据,几个月的不休息。

让张玉书第一次注意到了这个叫江砚辞的学生。

而江砚辞自己又争气,前两年泡在实验室里,后几年开始哗哗地出成果,一篇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发出来,张玉书越发喜欢这个叫江砚辞的学生。

确实证明他没看错人。

再后来,张玉书都快把他当亲儿子看了。

江砚辞毕业后进了研究所工作,张玉书转去了党政口工作,两个人工作都忙,除了逢年过节,也不大能碰上面。

大半年没见,张玉书今天十分激动,聊得红光满面。到了中午的饭点,张玉书更是大手一挥,带着江砚辞,去了学校附近一家高档的日料店,来一把奢侈的。

饭桌上。

“……项目的内容你现在都知道了,”

张玉书说:“你有没有想法带队,带一些你的学弟学妹去外地考察,为期大概一个月的时间,”

“这次的考察项目,会对你以后的科研思路很有帮助。而且这次的项目经验,你以后在研究所里评高级职称,也会是加分项。”

说这些的时候,张玉书比谁都激动。

虽然转去了党政口,自己已经不大亲自带队做研究了,但张玉书还是对科研有着专属的情怀和热爱,既然自己没时间了,那他就推荐有能力的人去做。

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江砚辞,自己的得意门生。

张玉书说:“你是我最看好的学生,这些年来,其他人成家的成家,带娃的带娃,只有你,还在一如既往地在做科研,你以后的科研生涯和资历会是其他同龄人拍马都追不上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张玉书笑道:“连我这个当老师的,以后都会落在你后面了。”

看起来是在问江砚辞的想法,实际上,张玉书说得全程都没停下来过。

在张玉书看来,江砚辞没理由拒绝这次的考察项目,回报大,好处多。单身一个人无牵无挂,正值壮年,年轻力壮的,正是做科研的好苗子!

张玉书自说自话,却没发现坐在他对面的江砚辞,面露迟疑。

如果是半个月以前,老师和他说这个考察项目,他肯定就去了,只是现在——他家里多了个孩子。

这次的考察要一个月的时间。

他这要是走了,一走一个月,那也就代表着他一个月都回不来b市了。

他这几天给妙妙这孩子买了不少出门用的东西,小书包,专门的小水杯,遮阳帽,小毛巾,发夹,而且还委托了人去准备上幼儿园需要的资料和手续。

江砚辞甚至有时候都会开始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的妙妙这孩子,去上幼儿园会是个什么场景。

现在他要是走了的话,到时候送她上幼儿园,接她放学,看她交朋友,吃饭,教她认菜说话,这些事都只能交给陈阿姨了,他以后也只能通过陈阿姨拍的视频看看她的成长了。

这一刻,江砚辞觉得自己好像面临了当年可可一样的选择。一边是自己的事业,一边是情感。

扪心自问,如果是六年前,江砚辞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的科研事业和梦想,只是六年时间过去了,他的心境早就和当初刚毕业的时候不一样了。

江砚辞沉默了一会儿,斟酌着,然后缓缓开口。

“老师,有件事我想和您说。”

“什么?”

张玉书不在意道。

他已经在思考人选,开始给江砚辞的考察队伍配人了,比江砚辞本人还积极主动。

下一秒,张玉书就听见自己的得意门生说:“其实……我有一个女儿。” ?

张玉书抬起头来,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耳朵出问题了。

江砚辞发誓,这是他第一次从自己老师脸上看到了震惊。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愣是呆了好一会儿,然后才颤抖着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