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出山(第2/3页)

卢书野左右看看,突然暴起,翻手一刀带着赫赫罡风,朝对面的探子劈斩而去!

他自然不可能束手就擒,就算是周围的士兵都已反水,他也要凭借一身武道杀出重围。

可那在他手底下当了两个月探马的小兵,目光陡然变得凌厉,翻手就打出数道凶猛火蛇,正是九鞅火蛇部的神通!

轰——

卢书野几乎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就被数道火蛇缠身,转眼炙烤成为一具焦尸!

“啊……”他惨叫半声之后,噗通一下,尸身倒地。

那探马收手,目光淡漠地说道:“回去禀告,鞅人越过天峡关袭扰边境,卢将军遭遇小股九鞅敌军埋伏,不幸身亡。”

……

龙渊城的街头巷尾,突然都开始流传着一些消息。

“太子在南州被霸山贼寇绑架,九鞅部族又开始越过天峡关袭扰边境,连城头守将都被杀了!”

有人义愤填膺地宣扬着这些,在茶楼酒肆之中慷慨激昂。

“若是再一步步的退让,那他们都会愈发得寸进尺!”

“朝廷为何不发兵?陛下为何不打啊!”

“陛下未必不想打,只是他毕竟老了,而镇国尚书的年纪更大,他们都不想再承担风险!”

“镇国尚书一向是不想开战的。”

“会不会是某些人收了霸山和九鞅的利益?”

“……”

边关守将被杀的事情发生不过一两日,就已经在全城闹得沸沸扬扬。加上之前的太子被绑一事,虽然实际上被绑的是梁岳,可在事情发生时朝廷并没有说明,现在再澄清说被绑的太子是假的,已经有些来不及了。

多数百姓都觉得就是太子被绑了,只是从霸山赎回人之后,找个借口让面子上过得去而已。

九州正统大国,屡屡在霸山贼寇与九鞅蛮夷那里吃瘪,让素来骄傲的神都百姓心中充满了愤怒。

一些声音也合时宜的出现了。

“兵部应该换人了,武安堂更是要换人,镇国尚书太老了,需要更有进取心的人上位,才能让那些反贼与蛮夷畏惧!”

就是在这股风刮起来的时候,突然有人发现,多年来很少打开的霸山侯府大门,这一日敞开了。

一道身着旧时甲胄的身影从中走出,乘上车驾,出发了。

顿时间街头巷尾沸腾!

难道是他要回来了?

“没错!就是他!”

得知消息的人奔走相告,都想起了曾经接连收到胜利消息的那些个年月,那时的龙渊城,日日沉浸在欢庆的气氛之中。

自从唐嵬闭门不出以后,胤国战事少了,没有人能再给神都百姓带来那种震撼。后面的姜镇业、凌三思,都不过是拙劣的模仿者罢了。

回来吧,唐大将军!

我最骄傲的军神!

历历在目的凯旋,眼泪莫名在流淌!

依稀记得天峡关,还有霜北城大捷,破城灭国最擅长……

唐嵬就这样在神都百姓的关注之下,来到了皇城之外。守门的将士看到他之后都有些错愕,但很快就有人出来将他迎了进去。

一路来到武安堂,这军机重地自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的。

可是唐嵬就这样在守卫的注视之下,淡然地走了进来,愣是没有一个人敢拦他。

能在武安堂当守卫的,肯定也是征战多年、倍受信任的老卒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没有经历过唐嵬十余年前战无不胜的时代?

但凡经历过那个时代,谁又敢去阻拦他呢?

或许他们心中也都藏着这样的期望……回来吧,唐大将军。

而武安堂内的其余十几位神将,在看到他走进来的时候,同样都有瞬间的错愕。

这些年来唐嵬始终闭门不出,好似与朝中有着某种默契,他们都习惯了十八神将其实只有十七人,平日里在九州军镇与神都轮值之时,也从没有他的任务。

这一刻,见到他突然出现,全员沉默。

半晌之后,还是本次集会的主角,镇国尚书齐昆仑率先开口,“既然来了,就坐下说话。”

唐嵬看着齐昆仑,先是深深鞠了一躬,“多年未曾拜会师父,是徒儿不孝。”

与那些在武安堂修行过便自称镇国尚书门徒的人不同,唐嵬是齐昆仑实打实从军中提拔起来,收为门下弟子,栽培重用的。

当年西北大战时,他能够年纪轻轻便领兵作战,获得表现天赋的机会,离不开齐昆仑的推荐。

只是后来师徒俩的想法逐渐出现了偏差,甚至出现了隐隐的对立之势,这个关系也很少再被提及。

“你有你的难处。”齐昆仑的目光深沉,望着这个自己曾经最满意的弟子,“不论到何时,只要一心为国,为师都不会怪你。”

……

曹无咎看着唐嵬落座,也微笑道:“唐将军终于愿意出山,实乃国之大幸。若是陛下得知,必然也会欣喜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