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3/5页)

直接找总编当然冒昧,但是她在出版社认识的人不多,不找主编又能找谁呢。

再说主编本来就是杂志社的社长,他的名字明晃晃地印在杂志封二上,不过他并未受到停刊影响,一点影响都没有。

说明来意,总编还算有耐心,说:“你们轮完岗都有当编辑的机会。”

舒苑说:“可是过个三四年,激光照排印刷技术会取代铅字印刷,等这项技术推广起来,捡字工这个工种就要彻底消失,我干得就是注定会消失的工种。”

总编这才抬头打量舒苑:“……”

他说:“现在日本流行的是第二代机械式照排机,欧美流行的是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来,坐下,聊聊你说的激光照排。”

舒苑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都说了一遍,肯定地说几年之内出版行业将告别活字印刷,从铅与火走向光与电。

主编的思路被引导,差点热血沸腾,现在他们出书的效率特别低,从打印稿子到印刷,得三百天,激光照排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看主编认真在听,舒苑还把出版行业现状跟未来前景分析了一通,作为传播学的学生,对出版了解不多,知道啥说啥。

主编不确定舒苑说的会不会成为现实,但是她自信,有想法,她想当编辑,本来就是轮岗,可以提前给她这个机会。

“我给你安排,你明天来总编室报道。”总编说。

舒苑觉得真是柳暗花明,赶紧致谢,又返回印刷厂上班。

——

舒苑如愿当上了出版社编辑,暂时没有工作,她只能看书,不过为了让父子俩放心,她跟他们俩说已经调岗成功。

舒苑说:“我就去找总编说我干得捡字工是个要被取代的工种,总编就同意让我去当编辑,就是手里还没活儿。”

陈载很佩服舒苑,她有勇气,有魄力,总编一定觉得她是个可用之材才给她调岗。

小满立刻问:“妈妈,有工资拿吗?”

听着儿子小大人似得语气,舒苑笑着说:“当然有,没给我降工资,跟以前一样,还是四十八块。”

小满送上暖心安抚:“那妈妈就安心等着安排工作吧,不可能让你只拿工资不干活。”

舒苑把最近洗好的照片当了书签,还拿给他们俩看,陈载只看了一眼就赶紧移开视线,是他们拥抱在一起的照片,舒苑抱着他的腰,头部倚靠在他的胸口,而他的手抚在她的头顶,虽是摆拍,但毫无做做痕迹。

不得不说,专业摄影师就是不一样,照片是暖色调,构图很优美,很温馨,就是太过亲密让人不忍直视。

小满很感兴趣,立刻拿过去看,发出惊呼:“哇,你们俩啥时候拍得?”

照片上的爸爸妈妈看起来很亲密,哪儿像不能和睦相处的样子。

陈载赶紧解释说:“你妈前段时间干捡字工,她要想办法换岗,我给她做头部按摩。”

小满看着照片乐得呲出小白牙:“原来你们关系这么好啊,这就是证据。”

那是不是可以推断爸爸妈妈在他看不见的时候还干了别的亲密的事儿呢,想到这儿,小满小脸上的笑容攒得跟朵花一样。

陈载见解释对儿子没啥用,顿时觉得窘迫。

不能不把照片给孩子看啊。

舒苑拿着照片指指点点:“你以后就要这样对待我。”

陈载严防她得寸进尺:“咱俩现在这样不挺好?”

小满开启“教育”模式:“爸爸你就要这样对待妈妈哦,这么小的要求都不答应吗。”

听小家伙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陈载心说儿子的表达能力可比他强得多,忙说:“答应,一定答应。”

——

在摸鱼好几天之后,舒苑终于跟着开了一次选题会,隔行如隔山,她对出版并不了解,但是她弄清楚了出版社最感兴趣的两个出版方向。

一是因为运动造成的知识荒跟舒荒,现在有股读书热,很多像四大名著之类的小说、文化类的传统书籍销量都很高,现代作家写的小说跟诗集也很畅销。

另外华国还没有加入伯尔尼公约,无需作者授权,国外书籍可以直接拿着原版书翻译出版,出版社要考虑经济效益,国外社科著作也是编辑感兴趣的方向。

舒苑作为菜鸟,她无法准备评估文史论丛、文心雕龙这些书籍的意义跟市场反响,就在她一头雾水时,听总编说有为平反学者的新闻学学术著作要出版,她立刻说新闻学是自己的专业领域,别的编辑对专业类书籍的兴趣都不高,舒苑顺利把这本书揽了下来。

不过她手里只有一本书,去跟老编辑请教,老编辑跟她说每一本书都要精雕细琢,每年出三四本书就行。

就这样,舒苑被动进入了一个新的行业,换了个赛道,只能先干着,就算积累点阅历,等有了合适的机会再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