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6页)

舒苑中午就回娘家一趟,板油猪肉带鱼都挂在车把上,绑在后座上,白花花的一大片,搞得她骑车都歪歪扭扭的。

“舒苑,发这么多东西!”旁边嗷的一嗓子让舒苑的自行车又是一歪。

舒苑回答:“对,我们照相馆发的。”

“你们照相馆发的东西比电器厂发的还多呢,那么多板油,不得吃好几个月。”

“小单位才发得出来,咱们厂这么多人,上哪儿找这么多板油去。”

“给你妈拿这么多东西!”

白亮的板油晃花了人的眼,简直能让人闻到猪油的香气,哈喇子都能流出来。

电器厂的职工羡慕的不得了,照相馆是小单位,可发的福利实惠!

这些不全是给娘家,板油要炼油,猪肉要炸酥肉,做扣肉,带鱼要炸,都要由李红霞来处理,她的小家庭也要吃,但电器厂的人以为都是给娘家拿来的。

面对惊叹声,舒苑懂了,发年货不显摆那就是锦衣夜行。

刚好碰上舒红果,也给家里送年货,唐素凤觉得继女这门亲事呕得慌,从继女婆家捞不到一点好处,总得抠点年货出来吧。

舒红果辞了工,当全职保姆,没有单位发年货,只能跟公公婆婆要,从他们发的年货里分出一些拿给婆家。

本来就要做低伏小,要年货更是拿人手软看人脸色,卑微又抠搜的拿到点东西,到娘家肯定要吹嘘一番吧,没想到正好碰到舒苑,舒苑自行车后座上的大块板油立刻让她闭了嘴。

“红果也给娘家拿年货啊。”有人问。

可怜巴巴就那么一点啊。

舒红果脸都黑了,恨不得把网兜往身后藏。

——

腊月二十八回娘家吃饭,李红霞说孟晓棠给拿来了炸丸子炸油饼之类的,“我让她拿点咱家的年货走,她说他们家都有,咱家猪肉冻豆腐卤肉啥的,别人家也有,我就给她拿了点带鱼回去。”

舒苑说:“那就收着吧,这点东西也不见外。”

她招呼小满来吃豆腐丸子:“你尝尝,孟安妈妈炸的豆腐丸子。”

豆腐里加了肉馅,干香酥脆,小满夸好吃,连吃了好几个。

舒苑拿积攒的棉花票买了棉花,拿给李红霞看,并让她老娘帮忙给小满再做一身棉衣棉裤。

小满睁大眼睛看着那团雪白的棉花,妈妈又要给他做新衣服,对她可真好。

李红霞反对说:“都快过年了,谁家孩子做两套棉衣棉裤,一身就够穿。棉衣得做正好的,大了不暖和,明年又穿不了,糟践棉花。”

舒苑说:“大意了,经验不足,秋天的时候就该准备,一身棉衣棉裤总穿都包浆了。”

“哪儿有那么夸张。”

李红霞嘟嘟囊囊地说舒苑不会过日子,还总让她干活。

等李红霞把大半搪瓷盆猪肉粉条炖白菜端上桌,舒苑递过去一叠纸币说:“给你的。”

李红霞瞥了一眼那二百块钱说:“不是刚交完生活费吗,还给啥钱。”

除了交生活费,他们还往这儿搬粮食。

舒苑语气特别自豪:“我又上班又是搞副业,有钱,孝敬你的。”

舒荷放下手中的纸笔,到客厅来边帮摆碗筷边笑:“我二姐能有多少钱,语气倒是财大气粗。”

李红霞一高兴,本来想再炒个豆芽,现在准备再加个炒鸡蛋。

以前家里几乎要吃半年的白菜炖豆腐,现在陈载也来一起饭,总不能让他吃不好,再说舒苑三口支付生活费,家里伙食好了很多。

她乐呵呵地说:“你操心我干啥,那六百块钱存了定期不动,我的工资够养活舒荷,你有了钱自己留着,别有了钱就瞎花。”

说着,李红霞的眼圈红了,二闺女大方,一出手就是二百块,原来她也有长大成熟的一天,大概是有了小满,她有了责任感,都是小满给她带来的变化。

她现在很激动,甚至想要落泪,不想让俩闺女看见,赶紧又去楼道里炒菜,热气升腾起来,笼罩住了她发红的眼眶跟眼里的雾气。

等把另外两盘菜端上桌,陈载下班回来,李红霞又把钱给他,一番推让之后,钱还是到了舒苑手里。

舒苑只能把钱又放回挎包,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香喷喷的猪肉跟炒鸡蛋。

回家后,舒苑就把她老娘拒收的两百块还给陈载,并说:“再还你两百,欠款两百五。”

她手头的钱被掏空,但还了欠款心里轻松。

陈载很痛快地收下,点数完毕又还给她说:“那你抽空都拿去存起来吧。”

——

老宅,杜康跟陈惠较劲,推心置腹地教育她:“支持把田野留下的人都是坑你,田野是乡下人,不跟他离婚你就是乡下人的媳妇,你就在泥潭里爬不出来,他们就希望你过得不过才乐意田野留下来,你三婶还有陈载两口子都想看你笑话,就想看你过得不好。只要你过得够差,只要你低到泥土里,她们就会从你身上找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