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5页)
小孩五六岁的模样,瘦骨嶙峋,大眼睛凹陷无神,嘴唇呈明显的病态的紫色。
小孩的母亲面色焦急:“医生,小孩有心脏病,前两天在家门口玩儿的时候晕倒了,你看他的脸越来越紫,他的心脏病是不是很严重?”
陈载打量几眼面前的母子,只看了小孩的面色,陈载说:“你们来得很及时。”
说完,招呼小孩过来坐在椅子上听诊。
他把给人治病看做维修机器,他想把每台出故障的修好,让机器能够恢复正常运转。
他不会投入任何情感在里面。
可有了小满后就不一样了,他不再把患者当做机器,患者成了鲜活的生命,他能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尤其是他们的痛苦哀伤。
特别是面对跟小满一样的儿童。
没法再把患者跟心脏当做机器,他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担心会影响自己的治疗水平。
等小孩的全部检查结果出来,面对忐忑不安的母子俩,陈载跟母子俩说病情,心脏有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闭锁等严重畸形,需要进行三次手术进行治疗,手术费用预计需要三千多元。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他看到小孩母亲的脸白了又白。
他经常听到患者家长说没钱给孩子治病,放弃治疗的人很多,哪怕知道他们只有几年十几年的生命,哪怕知道做了手术之后能跟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对他们来说,放弃生病的孩子,再去生个健康的,成本更低。
不健康的这个,就那样吧。
不幸的是,从小孩妈妈口中仍然听到这样的话。
她低垂着头,红着眼,带着哽咽说:“我只有几十块钱,我拿不出钱来,我不吃不喝五六年才能攒出这么多钱来。孩子爸爸去东北林场上班,一封信都没往家里写,可能不要我们了吧。”
陈载无言以对。
“不治的话能活到几岁?”小孩妈妈颤抖着声音问。
陈载不愿意回答这个残忍的问题,但他得让患者家属知情。
他知道医疗技术会飞速发展,国内早晚有一天会赶上国外,但他不知道技术会发展得那么快,经济发展得那么快,医疗技术进步,很多心脏病的治疗变得简单,人们手里有治病的钱,很多被医生判死刑的心脏病人得到治疗,健康的生存下来。
他只能按照患者情况跟现在的医疗水平进行评估,回答:“九岁。”
小孩的妈妈掩面哭泣,痛苦的,压抑的,可是小孩似乎不是很清楚这个回答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但他不想看到妈妈哭,慌张地安抚:“妈,别哭了,都是我不好,拖累了你。”
陈载突然想到小满跟舒苑,感觉自己的心脏被人捏了一下。
结束上午的问诊,陈载没直接去食堂,先去话务室给一位老华侨打电话,老华侨是他在西北时候的心梗患者,抢救过后现在能够正常生活,老华侨感激被救回一条命,说可以给缺乏治疗费用心脏病患者提供资金支持,也算是对陈载的支持。
调到五院后,陈载还没联系过他,不知道当初说得捐赠还算不算数,能提供多少捐赠,选择什么样的患者等等。
也许通过接受捐赠,有些没钱的患者能够得到治疗。
——
让罗家人欣慰的是,舒苑被抢工作的问题妥善解决,原来很多职工为她打抱不平,现在气儿都顺了,厂里的风言风语自然平息,没有人再揪着八卦那些陈年旧事。
这件让人头疼棘手的事儿就算解决,并没有给他带来麻烦,甚至在职工中刷了一波好感,这是他没想到的。
除了罗三弟,罗家所有人都为这事儿顺利解决欢欣鼓舞,但伴随的是憋屈、窝火、不甘心。
罗勇坐在圈椅上,慢悠悠地说:“我在厂里当了一辈子干部,一辈子精明,没想到老了被人拿捏,运动那些年我都没吃过这些苦头。”
崔玉珍说:“老头子,你到底想说啥?”
罗勇捧着茶缸,吹了一口茶叶沫子后开口:“不能就这样受气吧,李红霞是会计,给她调个岗,郑建设不是车间主任吗,压着他,别让他升。”
罗解放心头突地一跳,说:“爸你这是老糊涂了吧,别出馊主意,要真这样干你以为舒家人不知道是咱家干的?舒苑是电器厂厂花,也不知道她咋搞的,在厂里的群众基础比你我好得多,到时候再出点流言蜚语,你退了,受影响的是我,消停点吧。”
崔玉珍完全同意大儿子所言,劝道:“老头子你可别撺掇解放瞎整,现在厂里有不少人说他这事儿做得好,他的名声比以前好,到此为止,可别接着折腾。”
罗解放警告他老爹:“这事儿过去了,你别再提。”
——
这天从幼儿园接回小满,走到电器厂家属院附近,小满大老远就伸出手朝前指着,说:“妈妈,你找的罗叔叔,是不是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