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4/5页)

再说他可以不要那一千六百块钱,还钱是她自己提出。

他到现在都没弄懂是她两次跟他要分手费,现在又要还钱,是什么促成她如此大的变化。

可是母子俩没再理他,舒苑重新蹲下锁木箱,边说:“你快去上班吧,我们一会儿也出发了。”

陈载无法,没再说什么,赶去上班。

舒苑拎着木箱,小满拎着网兜,里面放着饭盒,母子俩下楼,安置好木箱,抱着小满坐上大梁,舒苑骑车出家属院,往南华公园方向驶去。

南华公园是有明代建筑的原先属于王公贵族的园林,花五分钱买票进了公园,舒苑选的位置是一座亭子连着一片长廊,亭子飞檐翘角,长廊曲折,刚好作为背景。

母子俩在亭子里坐下,木箱放在地上,样片跟有“古装彩照”的硬纸板都摆出来。

这个年代娱乐少,愿意逛公园的人也多,摄影助理小满对着来往经过的游人喊:“阿姨,拍照吗,古装彩照哦。”

“姐姐,拍照吗,有漂亮的古装哦。”

小家伙本来并不是多外向开朗,甚至在农村的时候,他被阴霾笼罩,感觉自己的胸口也堵了一块儿黑色的淤泥,但自从被带到城里,跟妈妈朝夕相处,淤泥散去,活泼了不少,只要在妈妈身边,小满并不觉得吆喝这种事难为情。

舒苑当然不会让小满自己揽客,瞄准目标顾客,热情地给人看样片。

不少游客图新鲜,见这边热闹,围过来看。

她们的问题很多,是不是舒苑拍的,舒苑在哪儿工作,多少钱一张,怎样拿照片等等,舒苑一一解答。

小满本来以为有了顾客,可是这些人咋咋呼呼问完就走了,看着她们远去的身影,小满有点失望,默想他们真的会拉到顾客吗?

真希望妈妈能挣到钱,她还欠着爸爸一笔巨款呢。

不过很快,又有顾客围了过来,走了一波,又来一波,来来往往。

舒苑推销得口干舌燥就换小满来,童音袅袅一遍遍重复说过的话。

“妈妈,不要气馁。”小满鼓励舒苑,稚嫩的嗓音很坚定,很有力量。

舒苑揉着小满发顶说:“万事开头难,加油,肯定会有收获。”

小孩没有羞涩不敢开口,没有难为情,落落大方,舒苑觉得他进步很大。

而小满觉得妈妈其实不需要鼓励,她根本就不会被困难打倒,反而,需要鼓励的是他自己。

他要向妈妈学习。

又有几名女同志过来询问,基本上都觉得照片很新鲜,但对价格提出质疑。

“照得是挺好看,但一块五一张太贵了吧,照相馆才一块。”

“在人民广场拍彩照也就一块钱。”

这年代有不少人在户外揽客拍照,甚至有些照相馆主动出击,安排照相师傅到景点拍摄,但都是拍人带风景,像舒苑这样给人拍古装照还是头一份。

除了照相技术,她还靠创意挣钱。

有人质疑价格贵也在她的预料之中,她不想降价,戴假发的一块五,梳头发做造型的是一块八,她要赚的是爱美又愿意花钱的女同志的钱。

舒苑笑盈盈地跟顾客解释:“你看这古装多好看,拍出的照片多自然,还给化妆呢,你去别处没有这样拍的,也没拍得这么好的。”

拍照水平跟成片效果都没人质疑,拿着样片,舒苑的说辞很有说服力,有人赞同:“确实拍得挺好看,跟古代的妃子似的。”

问的人多了总能开张,第一位顾客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舒苑对孩子妈说:“姐,你闺女长得秀气,皮肤也好,不用化妆,少收一毛钱。”

但小姑娘的老妈坚持要化妆,她说:“你还是化吧,化了好看。”

提议失败,舒苑就没再说什么,拿出化妆品给小姑娘描眉画眼,拍照除了留念之外还是给顾客提供情绪价值,化妆也是提供情绪价值的一部分。

给小姑娘打扮完毕,围观的顾客都夸好看,她老妈也很满意:“挺好看,一会儿也给我拍一张呗。”

一下就有了两位顾客,给母女俩拍完照,小满拿着纸笔登记地址,照片要给人寄回去,信封二分钱,邮票四分钱,她还得搭六分钱。

别的在室外揽客的照相师傅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操作。

小满写完地址,舒苑又跟顾客核对一遍,收了钱,前两位顾客离开后,已经有新的顾客在等着化妆换衣服,舒苑连忙去接待下一位。

有人在旁边围着观看是好事儿,能把更多的游客吸引过来,人多了,总有人觉得新鲜好奇成功转化为顾客。

中午趁着没人的时候喝了白开水,吃了干粮,傍晚的色温跟白天差别很大,不再适合拍人像,母子俩收拾箱子准备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