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4/8页)
这种帮忙的方式,便是投桃报李了。
其中花费的银钱虽然多,但他们在白叠子上,绝对能赚回来。
再说了,能跟纪大人打好关系,便再值得不过。
谁料纪大人还是笑着摇摇头:“好意本官心领了,不过暂时不用,你们把布料针线及时运过来即可。”
“一定一定,已经在路上了,而且我家在沾桥的仓库,随便大人您用。”
这点纪楚没有客气,运来的大批物资,确实需要地方放。
丁老爷并未在这太久,纪楚明显还有其他事情要忙。
十万套衣服,怎么都不是轻松简单的事。
而丁老爷这边还要停留一段时间,手下绣娘们在白婆婆那正式拜师学艺,他则收集棉花最精华的部分。
每朵棉花最柔软的部分,一斤五百文!
这个价格一出,沾桥县都震惊了。
真的吗?
比之前马家的三百五十文还要多?!
可再听其中要求。
不少人家的棉花都不行啊。
他们手里的棉花绒毛纤维极短,根本不合格的。
这才有人道:“应该是刚采摘的棉花上才有,去年都做到咱们自己的衣服里了。”
“是啊,想要最好的绒毛,要等到今年棉花收获。”
“听说百亩地才能凑齐一小捧。”
“我的天,那多珍贵啊,怪不得五百文一斤呢。”
“去年的棉花别想了,都是陈年旧货,等到今年的新棉上市再说。”
“还要去官府认定等级,咱们也看不准啊。”
之后又传出消息,丁老爷十分艰难收集到五十斤最好的绒毛,已经打道回府了,说等到今年新棉上市再来。
这五十斤绒毛都是官府认定过的,可以做成白叠子。
官府认定又是什么?
很快,沾桥衙门把棉花标准拿出来,百姓可以按照自家手中棉花情况分等级,每个等级都有指导价。
不是所有棉花都能卖高价!
不一样的!
大家不要被迷惑了。
也不要一听高价,便把东西囤到手里,之后根本没人买!
此消息传到永锦府,不少暗自做白叠子的商家都傻眼了。
什么?
做贡品白叠子的棉花纤维有要求?
之前大家私自买的都不合格?
什么?
经过沾桥县认证过的绒毛长度,才能做白叠子?
否则都是假冒伪劣?
沾桥县今年只认证了五十斤最好的棉花纤维,只有这些才能做成最好的白叠子。
这五十斤棉花,全在丁家手中?
也就是说,今年新棉下来之前,其他商户出的白叠子都是次品。
只有丁家才是最精品,才是上供的水平。
消息传到马家,马老爷直接摔了碗碟,原本正在吃饭的他,把整个桌子都掀了。
作为永锦府最大的纺织户,做出来的白叠子只是次品?!
投入好几千两银子进去,还忍气吞声的,只是次品?!
没有沾桥县认证,就不是精品了!?
凭什么?!
马家不服气,他们甚至直接提出抗议。
凭什么沾桥县能定规则?!
凭什么他们能分等级?!
可整个永锦府的纺织户都不敢吭声。
凭人家纪楚在啊。
凭写了《棉花要术》的白婆婆白花妹在啊。
而且当年的沾桥县,就是前朝贡品发源地,人家要是不能制定规则,谁还能?
别忘了,如今的棉花行业是谁推广的。
大力发展棉花的又是谁。
而且沾桥县已经被曲夏州称为棉花之乡了,他们不定规则,谁又有资格?
至于制定的标准,大家也看了,并非无中生有,也确实是实行的行业内准则。
大家更为吃惊的是,纪大人把这一套玩得太熟悉了。
不少江浙富商听了都咋舌。
直接制定标准,作为标准的执行者,等于双方正在比赛呢,他们不当选手,只当裁判。
这种轻飘飘的手段,实在过于老辣。
马家想扰乱市场,纪大人直接制定规则,让他们在规则内玩。
这谁玩得过?
可以说棉花标准一经问世,其定价权就在曲夏州沾桥县了。
以及谁做的白叠子最符合要求,也在沾桥县。
而现在最符合要求的,并非投入成本最大的马家,而是老老实实做事的丁家。
看来永锦府织造第一的名头,很快就要易主。
马家只是过去式,丁家才是未来。
事情到这,马掌柜直接被撤职,换了新人上来。
马老爷亲自出面,跟之前想买白叠子的富商联系,说他们家的白叠子马上就能做出来,问问如今的价格。
可人家直接道:“你们家的只是次品,卖不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