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3/4页)

锦娘听到动静,把册子放在一旁才道:“外头好冷的,你们今儿如何?”

“衙门倒还好”蒋羡拖了一把椅子,自己坐在锦娘身畔,他那些公事自己都觉得无聊,所以也甚少说给锦娘听。

二人闲话几句,主要是蒋羡撒娇,锦娘羞他,两人闹做一团,满室温馨。

另一边却是凄凄惨惨,包娘子也是跟着出去了些时日,每次都脚上湿透了,回来便得了风寒,只觉得头重脚轻。

梅县尉从外回来探望,包娘子点着眼角道:“都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的这汉子哪里疼我?别人都穿着皮靴皮袄,一日一套,只有我什么都没有。”

却不妨梅县尉见她哭的越发楚楚可怜,只笑道:“我帮你发发汗儿,等会儿让皮靴店的人上门就是了。”

说罢按着她,行了一回事儿。

隔壁的田娘子正与杨都头的浑家送了一件青碧色绫纱斜襟旋袄、一件玉色绣折枝堆花襦裙,还道:“你若有不趁手的,只管来寻我,总不能让孩子跟着受罪。”

这杨都头实在是不像话,妻儿穿不暖,都没个体面衣裳,钱全都贴到外面去了。

杨都头浑家平日拎不清,却每每承田娘子的情,只道:“只有娘子待我最好。”说完,又与田娘子说了一件事儿:“那包娘子的金冠子都是从当铺借来的,我是亲眼在当铺当东西的时候,看到巧儿去的。”

之前杨都头娘子受到包娘子的奚落,早就怀恨在心,恨不得把包娘子的糗事到处说。

却没想到田娘子不是个爱说是非的,她这桩亲事原本就得来不易,婚后还夭折了个哥儿后,又生了个冬哥儿,丈夫也恩荫到官,对她很是爱重。这般好的日子,她活在蜜罐子里似的,她管人家做什么。

可杨都头的浑家见田娘子不接招,知晓她是个宽厚的,少不得自己做这个恶人,又四处与人说了,就连锦娘都听说了。

阿盈讽刺道:“这人实在是太虚荣了。”

锦娘却想自己若是不会赚钱,即便凭借美貌嫁入富家了,也是如此。男人对没有到手的女子都大方,对娶回家里的舍不得花一分钱。这包娘子嫁妆不丰厚,事事都要手心向上,自己想买些什么也不便宜。

推此即彼,锦娘倒也明白许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

似田娘子那样菩萨似的人,是因为她什么都有,就不愿意和人生事,能用些小钱摆平的事情,自然不愿意自降身份去争,还能够赢得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便似包娘子这样张牙舞爪,还不是一无所有,所以要闹,找存在感,从自卑到自负。

这个年是头一次在外地过的,蒋羡他们衙门也休衙了,说起别的家事锦娘还可以,做菜她就不如蒋羡,蒋羡也是许久没做菜了,一时技痒,做了几样小菜。

“郎君,你要是每日做菜给我吃就好了,我最喜欢你做的菜,咸淡适宜,美味可口。”锦娘很是捧场。

蒋羡还有些不好意思,他只好道:“娘子,我打算今年过来专门打击拍花子的,如今专门有些人拐卖妇女儿童,有的卖往别处,有的则是敲诈勒索。所以,年节下怕是不能随你们一起过了。”

锦娘笑道:“这也没什么,你若做好了,这绝对是你的政绩。”

“我也这么想的,你不知道明年县学考试,县令要自己亲自录取,河工他也是爱插手,我只能够另辟蹊径了,等我有些功绩,日后咱们也不必总受他的气。”蒋羡如此。

这般说锦娘也赞同,只不过她有些担心:“这些拐子们,可不是一个人,你要带足人手啊?”

“这你就放心吧。”蒋羡笑道。

他打拍花子的头一个是为了政绩,第二也是能够和本地大户卖好,毕竟那些拐子们偷的妇女都是那些生的漂亮好看的,但能够养的很好的,便是富贵人家的女子居多。后面这个理由他就没对娘子说,以免娘子对他的好印象破灭。

在娘子心中,他可是玉树临风、才学出众,心地善良,胸怀天下的好郎君呢!

过年蒋羡甚少在家,锦娘也难得不需要应酬,遂在家中看书做做针线,清静的反而很舒服。应酬过的人就知道了,头一次从家里出门,会觉得特别兴奋,但是这么出去好几次了,筵席菜色差不多,慢慢的就觉得还不如在家待着。

又因为功夫多,锦娘可以完全的功夫用来绣观音坐莲像,在绣佛像的空隙,就和孩子们说说话。两个孩子在一起是个伴,姐姐能讲故事给弟弟听,弟弟也很依赖姐姐。

筠姐儿真的是她的小帮手,有时候宁哥儿喊叫一声,她就会用食指放在嘴唇上:“嘘,咱娘在做正事,不许吵到娘。”

“姐姐,我是小猪,我会哼哼哼。”宁哥儿做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