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3/4页)

加上,梁见铖对自己的格调还是有些要求,最终,梁老板选择了一首契合外面大雪纷飞情境的歌——《一剪梅》。

梁见铖初中在美国社团学习过美声唱法,他原本声线清澈沉稳,美声唱腔的发音方式与流行歌曲截然不同,使得他原本清朗的声线变得温润如玉……

果然,让星海外贸员工念念不忘的,果然真有硬实力啊。

梁见铖站在咫尺之遥的台上,帅气又热情;明汐坐在工人中间抬笑脸,温柔又隽永。

梁见铖表演之后,便是工人们的精彩表演……

明汐和梁见铖回到工厂办公室,很晚了食堂那边仍是欢声笑语不断。

工厂里,只有办公室有网络。前几天网络一直中断,直到昨天才恢复正常。所以,尽管今天是除夕,明汐一回到工厂办公室,赶忙登录办公室电脑里的沟通软件和邮箱,处理这几天积压下来的工作。

幸好,这几年重点培养的歆雨和 CC姐都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即便她不在公司,她们也能妥善处理好年尾的各项工作。

明汐专注处理着工作,梁见铖同样如此。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梁见铖突然犯了玩心:“明汐,去雪地里放烟火?”

“……”好像听起来不错。

明汐和梁见铖准备起身,过一下两人的小世界,办公室的门传来了一阵小心翼翼的敲门声。

明汐打开门,只见那对留厂的工人夫妻站在门口,神色紧张又带着些许忐忑。然后,是女人率先开口:“明总,我想求您帮个忙,不知道行不行。想用你们的电脑上网,跟我们的孩子通个视频。我们孩子今天去她二叔家过年了,二叔家有电脑能上网……”说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号码。

明汐看了眼那个号码,是一个 QQ号,应该是让她添加这个号码,加好友后好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视频通话。

“没问题呢!”明汐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很快,明汐用自己的 QQ添加了那个号码,然后让这对夫妻坐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和他们的孩子进行视频通话。这对夫妻带着川渝地区的口音,明汐一时也听不出具体是川渝的哪个地方。

视频通话中,这对夫妻和电脑那头的一双儿女眼眶泛红地说着话,翻来覆去都是些关心的话语,比如“过年冷不冷啊”“过节吃了些什么?”“之前爸爸妈妈寄给你们的新衣服合身吗?”

明汐对亲情这种情感没有太多共鸣,但听到这些话,嘴角还是不自觉地微微动了动。

梁见铖用开水灌了一个热水袋,轻轻放到她怀里,让她拿着取暖,等会儿到外面放烟火可能会很冷。

这对夫妻老实本分,尽管明汐让他们多和孩子聊一会儿,还是很快就起身了。

明汐:“听你们的口音是川渝那边,是川渝哪里的?”

“汶川!”他们笑着说出了自己的家乡。

“汶川?”明汐有些疑惑,她不知道这个地方,从未听说过,应该是个县城吧。

她转头看向梁见铖。

梁见铖也没去过汶川,但大致知道它的位置,在都江堰附近。“……是这样吗?”梁见铖也微笑着问。

“对对,我们离理县很近。”淳朴的男人又说出了一个新地名。可惜理县也是个不太出名的小县城,男人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稍微有名点的地方:“我们离绵阳也很近!绵阳你们知道吧,绵阳米线很出名的!”

绵阳……明汐眨了下眼。

“等开春我们回去一趟,明总,我们给您带点过来?下次你们来工厂,就可以带回去尝尝!”女人比她丈夫更擅长社交,热情地说。

当他们提到绵阳,明汐没有特别的反应,不过梁见铖用细腻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秒。

明汐不紧不慢地说出自己想法:“如果有条件,把孩子带出来读书吧。刚刚我听你们孩子跟你们说话,你们女儿学习特别好,能考全校第一,这么聪明的孩子,别留在乡下读书了。”

说到这个问题,这对夫妻仿佛遇到了贵人,开始倾诉起来。他们也想让孩子进入宁城的民工子弟学校,可即便这样的学校,名额也卡得非常严格。

这个事,明汐作为老板,是要想办法给员工们解决一下。

很多时候,梁见铖也不是那种见谁有困难都会主动伸手相助的“圣人”。但在明汐经历车祸后,当他人麻烦真切地摆在面前时,他愿意出手帮忙,就当是为明小姐积累福报。恰好,他的亲舅舅是宁市北江教育局的领导,虽然平日里他和舅舅关系一般,但只要打个电话,这样的小事肯定能解决。

“如果你们真有这个想法,我可以帮你们找学校,让孩子来宁市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