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6页)

“花钱的事还谈不上心动,不过想吃辣菜了,张总什么时候回来,咱们再约一下?”明汐笑盈盈问。

“明汐,要不这样,你来三亚,我今晚就给你订机票。我一边带你逛逛三亚地产项目,一边跟你好好聊聊如何打开你的产业布局。”张侠期盼提议。

明汐握着一根笔,轻轻点了点桌面:“三亚真是会享受,我恨不得晚上飞回来,但我这儿一堆烂摊子事儿,根本走不开。”

“我知道,跟你开玩笑呢。我周六回来,约了天建的赫董打球,专门做厂房生意那个,海港鼎鼎有名富豪,我带你一起认识一下?有兴趣就来,周六到岳西打高尔夫球……”

明汐安静地考虑了一下,顺便翻出了自己这周工作计划,周六刚好空闲。

张侠那边慢悠悠说:“好了,你不来就算了,我知道你不太爱混圈子,但是明汐啊,人情社会,有些圈子必须得混。”

“我只是看备忘本,周六我有空的。”明汐淡声解释,“张姐,周六见。”

“好啊,周六见。”

周六未来,周五下班前,明汐在本地官方新闻网页,看到了海港商务部部长盛部长参观星海科创生产线的新闻,几张新闻配图后简略提及,星海科创大股东梁见铖将转让百分之 15的股权给经营团队,星海科创有望在今年跟海港中科电子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

海港中科电子研究所就是一家国资背景研究所,民营进化国企,需要一点点融入正规军血统。

梁见铖每一步都走到位了。

顾双洋说得没有错,做科技硬件,需要最硬实力。

“如果一家公司停滞不前,股权就是经营管理者手上最没用的家当。”

这是很多年前,明汐在论坛上看到梁见铖以江流大道名义写的帖子内容。这些年,梁见铖太忙了,野心勃勃,蒸蒸日上,已无暇再上论坛写东西。用梁见铖自己的话来说:“我很多想法已经跟明总说过了,再重复上网写一遍,就没了那种分享感觉。有这时间,还不如多跟明总说说话。”

明汐琢磨,梁见铖停止网上更新,也是对自我隐私的保护吧。

傍晚,明汐结束一天工作,带上礼物前往李天明厂长家中吃饭。自她成立明宙,当年长期跟海鸥合作的李厂长,成为了她的第一家供应商。贺远为人小气,得知李厂长接了她的订单,直接中断了同李厂长的合作。好在这几年,李厂长生意不错。做生意本嘛,东边不亮西边亮。只有长期积累的情谊,没有一成不变的合作。

这几年,天明工厂也完成私有化改革,李天明拥有天明电器厂最大股份和管理权,越发兢兢业业,干劲十足。

有段时间没见,又在正月期间,老明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酒,一定要她喝上一点。老明知道,她会喝一点酒。

“我晚上怎么开车回去呀?”明汐为难说。

“没事,我让犬犬送你。”老明笑说。犬犬不是小狗,是老明的儿子,大名李驹小名犬犬。这几年,李驹一直在自家工厂,跟着父亲学习技术和管理,年纪比明汐小几岁,是个聪明又老实的大男孩。

同为供应商,明汐和张侠关系虽好,论交心程度,远不及和老明。究其原因,她和张侠只能是吃到一起,但跟老明是可以聊到一起。

“想进一步啦?”老明目光和蔼,笑眯眯地望着她,见她今天在饭桌上多次询问关于工厂的事,已经猜到了她的心思。

明汐也不隐瞒,神情信赖地望向老明,晚辈姿态十足:“老明,你觉得我能行吗?”

李天明今年已过六十耳顺之年,这几年和明汐这个外地姑娘打交道,见证了她从海鸥离职,到创业成立服务代理公司,再发展外贸公司,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一步。不得不说,很多人走到她这一步,大多选择安于现状,有钱就多赚几年,没钱就换个行业,哪儿有风口往哪儿钻。但以他对明汐性情了解,完全是个特别扎根的人。这几年明宙代理产品极少更换,还不断精益求精,将每个产品做到极致。

“明汐,我觉得你能行。”李天明推心置腹地说出这句话。如果不是相当了解,李天明这个年纪,是不会说出那么不负责任的话。

顿了顿,李天明想起多年前,天明电器厂面临产品落后濒临淘汰的危机,是明汐的积极态度影响了他。现在,他人老心未老,只可惜天明电器在改革发展上终究晚了一步,起不了风浪了。

“我跟你吹一下牛,很多年前,双洋电器的顾总还找过我,想跟我合作,我当时觉得一个女人能有多大胆量,拒绝了!结果呢,现在双洋电器都成大品牌大集团了,天明电器这几年虽说过得去,跟人家怎么比呀。机会一旦错过就没了,然而我以前遗憾的事,如今不遗憾了,要是时间倒退,我一样还会拒绝和双洋合作。明汐,你明白我这话的意思吗?你要不要买厂建厂,要不要生产自己的产品,不是取决于你现在有没有好机会,而是你有没有胆量去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