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钱太少就不干

如果问潜水员最怕的是什么?其实并不是什么鲨鱼、鲸鱼之类,而是减压病,患上这种病那是痛苦至极的事情!用‘生不如死’来形容这种疾病真不为过。像莫罗的爷爷约什-卡斯泰当时就是患上了减压病才离开的库斯托潜水团队。

怎么预防减压病治疗减压病一直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按照潜水员减压守则来说,潜水员在海底越久,上升的时候就要越慢,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潜水员患减压病的几率。而且上来后一定要进行一段缓冲时间后才能再次下海。

像萧鹏那样上来下去不断潜水如果换成别的潜水员早不知道患多少次减压病。

也就是因为这点儿,深海潜水工作的效率都是慢的不行,人力成本也非常贵。

不过上个世纪的时候美利坚一位医生的发现倒是给潜水员一个新的思路。

这位医生发现,当人类在一个高压下逗留到一定时间后,血液组织里溶解的气体就会饱和,而处于这种状态下只要压力不改变在海底待多久血液里的气体含量都不不会再增加。也就是说明:在一个压力下不管你待多久都可以。

这也就是说如果能解决吃喝拉撒问题,潜水员哪怕在海底待一年也只需要减压一次就可以!

想要在海底待一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人类就想出来另外一种办法,也就是所谓的‘饱和潜水’。

所谓的‘饱和潜水’就是把潜水员扔到一个高压舱里去。让他们先在高压舱熟悉工作水域的压力,比如说工作水域是三百米,就把舱内压力设定为海底三百米的压力,让潜水员在这里生活四十小时适应压力。

而且在这四十小时内他们呼吸的空气也和平时呼吸的空气不一样。平时人类呼吸的空气是氮氧混合气体,而氮气在进入血液后会让人昏迷俗称‘氮醉’,所以潜水员在压力舱里呼吸的是氦氧混合气体。

等到身体适应压力后船员就可以通过潜水舱直接进入海底进行长时间工作,一般来说在海底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后回到高压舱生活一直到工作完毕,然后再进行长时间的减压后就可以离开高压舱恢复正常生活。

比起增压时间减压时间更漫长,平均每三十米深度就需要一天的减压时间,离仓前还要多加一天,如果在三百米深度饱和潜水光减压就需要十一天!

理论上讲只要潜水员能习惯高压舱的压力在海底工作几年都没问题。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数据。

高压生活对潜水员的身体健康影响实在太大了,不夸张的说,在高压生活下潜水员放个屁都有可能引起肠道损伤,所以按照国际惯例饱和潜水员最长连续工作时间是28天,这期间也包含了增压和减压的时间。

萧鹏原来也想过考饱和潜水资格证,毕竟这玩意实在太赚钱了,工资是一千欧起步------一天!

但是最后他还是放弃了学习饱和潜水的打算:首先学习饱和潜水太贵他没有那么多钱掏学费,另外饱和潜水对身体的要求太高,萧鹏当时的身体素质不一定能扛得住。

现在想想幸亏没去学,瞧瞧现在的自己?‘Exosuit’深潜服就是一艘小潜艇可以快速上升而不用在乎减压病,而自己获得了异能更不怕什么减压病!

至于法比安说的DSV其实就是潜水支持船,这里的‘潜水支持船’并不是指把潜水员载去工作海域的船,而是指专门为饱和潜水服务的船。几乎船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和设施都是为饱和潜水员服务。

船上设备包括压力舱、塔吊、潜水钟之类,而工作人员包括技术人员、医疗人员之类。那些饱和潜水员的一举一动都受这些技术人员的监控,哪怕是吃什么东西、几点上厕所都会严格记录数据,甚至连冲厕所都是他们远程遥控负责。

这是为了饱和潜水员的身体负责,在高压环境下人的身体需要承受的压力实在太大。一个不注意可能就会出现生命危险。

这也是萧鹏当年没学饱和潜水的原因之一。

实在是太危险!

西班牙找法国联系了DSV自然是说明他们派遣了饱和潜水员下水工作。

他们自己没有DSV也可以理解,世界上有DSV并且掌握了饱和潜水技术的国家不超过一巴掌;而且费用也太高,别的不说,光潜水员在海底工作时候穿的‘加热耐压深潜服’就是六位数一件,也是欧元。

这种深潜服不但耐高压,还要不停给潜水员加热保持潜水员的体温,毕竟在深海温度可是极低的。而到了高压舱,温度又会接近四十度,这一冷一热没有医务人员盯着能行么?

如果DSV出海,每天的运营成本都是十万欧元起步的那种。

总而言之,这可真不是个普通人能干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