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终章)
第二日一早,谢晏的信帖就送到了秦府上。
信帖送到时,秦家人都还没起床。
待过了将近一个时辰,秦母知道了此事,便等了秦知宜起来,才集齐了全家人坐在一起看。
众人都知道,这赶时间送来的信,写的是谢晏回府后处理家事的结果。
都以为左不过是写查明真相,严惩了谁,各种曲折云云。
尤其是郑映澜如此以为。
因为掌家的主母都知道,清官都难断家务事,更何况谢晏要面对的是两房长辈。
可当她念道“已定下分府而居,陆续落定”,顿时满屋哗然。
秦知宜还有些怔愣,不敢置信。
她喃喃问道:“分府,这就分府了吗?”
秦知宜心里清楚明白,即使那天的事令她伤心,但左不过只是两个下人说了几句话。
还没到发生动手陷害之类严重的事。
她一个不怎么担心多想的人,在谢晏回去之后还担心过,若他这事处理不好,令二婶娘和三婶娘那里有积怨,往后也不知道要如何相处。
且担心生了嫌隙之后,更叫人存心记恨,又生出别的龌龊心思。
可看到谢晏回府之后,竟然做了这么大一件事,直接把二房和三房“赶”出了府去。
往后不必处在同一屋檐下,所有的担忧、不安霎时消散。
秦知宜懵懂,扭头看到父亲、母亲捧着那信签满面笑容,口中不住夸赞。
“这世子,果真是个干实事的。没想到手腕竟如此果决。”
秦父评价说:“世子若是武将,去带兵打仗,估计也是一门战功赫赫的良将。”
然后挨了秦母一记白眼。
秦柔并没有让她们等太久,四月初八佛诞节,承恩候府三姑娘突遇歹人,导致马车受惊,狂奔期间,把秦家二姑娘的马车也惊了,两辆马车一路被歹徒驱赶至北郊,先后翻下了山坡。
恰好明镜司的人在附近办案,带队的正是忠勇伯府的七郎李亦宁,于是和听到消息匆匆赶来的李家六郎李亦宸一起下去救人。
那山坡虽然不算陡,但荆棘却不少,待人找下去时,两位姑娘不仅受了伤,衣服也都划破了,最后分别是披着李家两位郎君的衣服被抱上来的。
祝南溪兴致勃勃的来找秦知宜八卦,“听说吴知萱本来要算计的是谢晏,却没想到谢晏那天刚好受伤,结果便宜了李家七郎,啧啧,这几天承恩侯府闹腾的很。”
吴知萱就是承恩候府的三姑娘,当今太后的亲侄女儿,对谢晏十分痴迷,吴家也有意跟谢晏联姻,毕竟三年前政/变之后,皇室宗亲所剩寥寥无几,谢晏是整个上京身份最尊贵也最有权有势的未婚男子。
祝南溪撇嘴,“吴家也真敢想,虽然顶着个侯府的名声,但谁不知道就是个样子货,竟然还想高攀谢家。”
侯府和侯府的区别也是很大的。
吴家三年前还只是个商户,只因为出了个太后才被封了爵,谢家却是百年世家,开国便有爵位,世世代代建功立业,即便降等袭爵传到上一代依旧是国公爵位,可见其底蕴深厚。
形象一点类比的话,吴家就像是一个职业高中因为特殊原因勉强提升成大学,谢家却是清华北大这样的老牌名校,虽然都是大学,但并不是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的关系。
偏偏吴家自视甚高,觉得自家和谢家门当户对。
“我怀疑谢晏知道吴家的心思,所以把吴知萱故意推到了李七郎身上。”
秦知宜心道,不用怀疑,那颠公就是故意的。
想到自己遇见谢晏的事情,秦知宜觉得得赶紧嫁人离开上京为妙,她真的是再也不想见到他了。
是的,那天秦知宜就在现场。
自从在伏牛山遇到谢晏,秦知宜好长时间没敢出门,佛诞日那天实在憋不住了,便想去松散松散。
不过她也看出秦柔有什么计划,为了避免被卷进去,还谨慎的没有跟去大明觉寺,而是去了北郊摘槐花——她想吃槐花饭了。
结果刚进了槐树林,就看到一个人靠在树上,胸口血糊糊的一团。
秦知宜假装没看到,利落的转身准备离开。凤仪宫。
秦知宜静静地跪在内殿中央,上座的人没有发话,她便不能擅自起来。
“母后,这茶您再不喝都冷了。”
赵音仪看了眼秦知宜,出声打破了殿内的死寂,本是想给秦知宜解围,却不料把祸引到了自己身上。
“冷?哼,再冷有本宫的心冷么?入宫五年无所出,不知情的还以为我晏儿造了什么孽,竟要断子绝孙呢!”
皇后毫不客气当着奴才的面数落太子妃,可想而知,赵音仪在宫里的日子有多难过。
“母后息怒,是儿臣无能,望母后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