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3/4页)

姚文卿在仙庐茶楼二楼等了好几日,终于在这天下午等到了那人。

透过木窗,他一眼便认出了那正与掌柜交谈的女子,正是小苍山春猎时,试探过他一次的那位姑娘。

如果说第一次他还认为只是巧合,那这一次,他便确信无疑了。

秦知宜再次来到雅轩斋,甫一见到佟掌柜,她便得知了自己的青龙图已被人买下,以及买画之人要见她这事儿。

她顺着佟掌柜的示意抬眼望去,就见对面茶楼二楼坐了一位手执羽扇的蓝衫男子,她眯起眼辨认了一会儿,才认出来是春猎时救她和琳琅的那位姚公子。

她这青龙图画的平平无奇,与旁边的仙鹤图更是相形见绌,为何他却独独买下了这幅?

难道说,是因她题的那句诗的缘故?

带着心底隐约的猜测,秦知宜正了正神色,抬步进了对面茶楼。

一上二楼,就见那人立在茶案前迎她,相互见礼后,秦知宜一语不发地坐下,等着他开口。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一股怪异的气氛萦绕在二人周身,引得路过的宾客频频回望。

秦知宜不紧不慢地品着茶,直到她端着茶杯的手开始发酸,那人才开口说了第一句话,却惊得她险些没拿稳手中的茶杯。

“灵台无秦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你好。”

姚文卿念完这句诗,抬眸直直地看向秦知宜,唇边带着一抹清浅却笃定的笑意。

秦知宜猛然抬眼看向他,不可思议的眼神中又带了几分意料之中的意味,他果然也是穿越者。

二人交汇的视线中,流转着只有他们二人知晓的秘密。

对视半晌,秦知宜朝他露出一个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用只有他们二人能听见的声音轻声回了句。

“你好。”翌日清晨,秦知宜便站在了东宫主殿里,给那位娴静端庄的太子妃请安。

太子妃赵音仪为赵太傅独女,秀惠端方,娴淑典雅,乃是京城上下赞不绝口的第一闺秀。

及笄那年得圣上赐婚于太子谢晏,成婚后与太子举案齐眉,把内院治理的井井有条,皇后对她更是赞赏有加。

秦知宜微抬了眼睫,平静地看着眼前明眸皓齿,温柔端庄的女子。

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与众女共侍一夫,却不忌不妒,细心安置夫君的其他女人。

她不知眼前这位太子妃心里是什么感受,她只为她感到不值与悲哀,尽管那人是太子,是未来皇帝。

正兀自想着,耳边传来那位太子妃清脆温婉的声音。

“是知荷姑娘么?本宫看了你的画的市井烟火图,当真是笔精墨妙,活灵活现,不知姑娘师从何人?”

“娘娘谬赞了,奴婢是幼时跟父亲学了一二,这拙作当真不值一提。”秦知宜有些受宠若惊。

赵音仪温柔笑道:“你莫谦虚,也别害怕。本宫请你到东宫别无她意,只是欣赏姑娘才华,想向姑娘讨教一二。”

“娘娘言重了,奴婢定当知无不言。”

话音刚落,门外的宦官扯着尖细嗓音传了一声:“太子殿下到。”

秦知宜心下一惊,忙退到一旁,将头埋了下去。

赵音仪也整理衣冠,趋步上前迎接:“殿下回来了,今日朝中可还安稳?”

“无甚波澜。”

谢晏一身袭玄色镶边蟒袍,紧窄的腰间围着镶嵌玉石的缎带,漆黑的长发高高地束缚在玉冠之中,衬得他菱角分明的脸庞更加冷峻凛冽。

一双深不见底的黑眸流转着捉摸不透的幽光,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进的上位者气息。

秦知宜低眉站在一旁,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可不防那锐利的目光还是向她这边投来。

她暗叫不好,硬着头皮上前行礼。

“奴婢知荷,拜见太子殿下。”

上面那人沉默不语,四周雅雀无声。

太子妃赵音仪适时开口解释:“殿下,臣妾在宫中素来无事,见知荷姑娘画艺精湛,特请她进宫来与臣妾切磋一二,殿下恕罪。”

谢晏沉冷的目光自秦知宜身上移开,淡漠开口:“东宫不比宸王府,一言一行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若安分守己最好,否则若是出了什么差错,便是宸王也救不了你。”

秦知宜心里暗自诽腹:这位爷莫不是以为她蓄意进宫攀高枝儿?

她面上不显情绪,依旧恭谨回道:“是,奴才谨记太子殿下教诲。”

谢晏不再看她,修长的手指端起面前的茶盏,轻啜一口,道:“起来罢,太子妃自会安置你住处。”

“多谢殿下。”秦知宜起身,静立一旁。

不多时,凌煜大步从殿外走进来,行礼后走至谢晏身边,俯身在他耳边低语。

谢晏冷冽的幽瞳中浮现一抹戾色,他冷笑道:“呵!手竟伸到孤的内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