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3/4页)
她越想越不是滋味,脑海浮现秦知宜的面容,既可恨,又……
直到她听闻,秦知宜落水被谢晏所救。原来如此!秦相宜心里萌芽的一点微弱的好感消失殆尽。
陆知燕气了个仰倒,手指发抖,磕磕绊绊半晌,咬牙切齿骂了一句极难听的话。随后又辱骂不停,说秦知宜不要脸、痴心妄想,林林总总能想到的说辞全都骂了个遍。
她们这些在身边的人听了,都没接话。因为陆知燕自己还做过比这更大胆的事都有。只是她不够聪明,想一千做一万,也没能骗到想要的结果。
提前离场的秦知宜,正由翁家的马车送回谢府。
此时她拆散了发髻的长长青丝已经半干,戴着斗篷的兜帽,回到翠采轩,径直去到母亲所在的正房。初战告捷,是该向母亲坦白了。
看到女儿衣裳换了,发髻拆散,谢氏大惊失色,一瞬心都空了,以为秦知宜受了谁的欺负,一把搂紧怀里,口中喊:“我的儿……”
待她盈盈挂在长睫上的泪要大颗低落时,秦知宜扬着笑脸告诉她:“母亲,我今天有大收获。”
她将之前的想法、计划,与今天的情况全部一一道来,听得谢氏面上秦色几经变幻。直到秦知宜都说完,谢氏还有几分不敢信,喃喃道:“晋国公府?臻臻,这目标是不是太大了点……”
并非是谢氏觉得如何,她第一个想法,是怕女儿去那样的人家会受委屈。
谢氏的陪房朱妈妈宽慰道:“夫人莫怕,姑娘不是说,今天那世子爷还对她说了句话,依老奴看,男人若无意,是断不会费口舌的。不管他表现得如何,甚至心里还会自己骗自己,但言行是骗不了人的。”
在朱妈妈眼里,她们家姑娘配得上世间任何人,再也没有心地和性格能超出姑娘的人了。没有权势的出身又如何,谁家祖上没有出过农户?皇帝还有三分穷亲戚呢。
朱妈妈这句话,此时在谢氏和秦知宜看来,都当作是盲目的偏袒。却没想过,话糙理不糙,这是千锤百炼的人性真理。
待秦知宜重新洗过头发烘干,沐浴更衣,喝上一大碗热姜茶,母女两个手牵着手坐回榻上,又敞开心扉聊了许久。
对于秦知宜的志向,谢氏虽忧心忡忡,却没阻止她。
身为一个视子如己命的母亲,谢氏最重视的,就是女儿秦知宜的婚姻大事。她是享了夫妻同心之福的人,见过不少因为夫妻不睦家宅不宁的例子,因此,不求女儿高嫁荣华富贵,只求夫妻相知相许,琴瑟和鸣。
所以对于秦知宜的婚事,谢氏一直多有担忧,害怕没能寻到值得托付一生的婿郎,让女儿受委屈。当秦知宜说,夫婿要靠自己争取,谢氏既担忧,又有憧憬。
若能嫁与互生情愫的人,不说远的能好几年,起码女儿出嫁时是称心如意的。只要那谢世子愿意求娶臻臻,想必肯定也是因为动了真心。而臻臻,得偿所愿,必定也欢喜。
想到这里,谢氏劝服了自己:“臻臻,既你想好了,就去做吧。”
秦知宜点点头,告诉母亲知道,获得支持,她就没有别的顾及了。下一步该做什么?秦知宜已经想好了,她需要朋友们的八方相助。
果然谢晏踱步过来,“你怎么到的这里?”
秦知宜这会儿也反应过来对方为什么不让她走了,大概以为她是其他人的探子或者刺客。于是连忙道,“民女本和人约好了去清风阁,不想半路遇到吴国舅拦截,慌不择路就往山里钻,就阴差阳错跑来了这里。”
谢晏挑眉,“阴差阳错?”
秦知宜使劲点头,她真的不是什么刺客探子!!就是赶巧!
“侯爷,”劲装少年将一只袖箭递给谢晏,“箭上有毒。”
那是刚刚对方绑她时从她手臂上卸下来的。
谢晏拿起那支袖箭,盯着箭头眯起眼睛,再次重复,“阴差阳错?”
秦知宜道,“总要有些保命手段。”
劲装少年已经将她的随身包袱打开,看着地上一捆袖箭、几包调料、毒药解药瓷瓶若干,甚至还有一套木质碗碟。
谢晏眯起眼睛。
秦知宜弱弱的道,“民女习惯未雨绸缪。”谁规定逃跑不能舒服点了?
谢晏问,“换做你是我,会信吗?”他脸上还挂着笑,只是那笑怎么看怎么渗人。
秦知宜使劲点头,“信!您看我这实在不是做探子的样子。”
谢晏不置可否,目光又落在那一堆毒药和袖箭上,笑道,“普通姑娘好像也不是这个样子。”
秦知宜绝望,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因为太过惜命而丧命。
谢晏摩挲着腰间的刀,刚刚他就是用这个杀的叛徒,见他有拔刀的迹象,秦知宜飞快道,“牛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