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第3/3页)
校长不太明白,为什么还得这么细致地分发到个人,但他还是第一时间爬上去拿书包。这一拿,他就觉察出分量不对了。
书包里还有东西!
但江济堂已经抱着几个书包往一年级教室走,校长来不及问,拿着书包赶过去。
很快,一年级一班的书包就放满了讲台和地面,下面的孩子在老师的指挥下乖巧的坐在位置上,还相互做着鬼脸。
“就不说那些客套话了,直接发东西吧。”校长说。这么高兴的日子,干嘛非得让孩子乖乖坐位子上听他们的老生常谈?
老师们也说好,准备帮忙发放礼物。
“背带上面都有手写的名字。”一个老师发现了这件事。
“书包里还有东西。”第二个老师说。书包沉甸甸的,里面东西不少。
见状,江济堂拿起一只书包打开,给大家展示即将发到的东西。
有一叠大约二十本新本子,上面全部写上了名字。
有一个双层铅笔袋,大袋子里有铅笔、原子笔、中性笔、笔芯,小袋子里有直尺、橡皮擦和卷笔刀。
有一盒十二色双头彩笔。
有一个小搪瓷杯子,上面有卡通图案。有一个按压就会发光的手电筒,还有可以挂在脖子上的口哨,和可以挂在书包上的指南针。
“四五点走夜路的时候能用上。”江济堂对老师们说,“这些最好都给孩子带上,别留在家里。”
灯可以照明,指南针能指引方向,还有口哨用于求救。
接着他又摸出一小把糖果,一个小小的彩绘合金赛车,和一个漂亮的弹力球。
而放在最后的是一双鞋子,黄色胶底的小白鞋,小白鞋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也用银色丙烯笔写了名字。
可以说,老师们想到的,没想到的,这里都有了。梅山村的孩子们都将拥有一只新书包,新书袋,新鞋子,以及足够用上一年的本子和笔。
最后还有符合儿童节气氛的糖果和玩具。
这个过程中,细心的几个老师还发现了一件事,江济堂给女孩准备的,全是粉色系的,书包是这样,书袋是这样,搪瓷杯是这样,连原子笔和中性笔的笔壳也是这样。
男孩子就比较多样,蓝色、绿色、橙色、黄色、紫色都有。
再联想到每一个本子、鞋子、搪瓷杯都写了名字,老师们立刻领悟了深意——这是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些都是属于那个女孩的。
“都是一样的字迹,每一笔都工整仔细。”
这些字端正、稳重,字如其人,看到这些字,仿佛能看到一个可靠的长辈,怀抱着怎样的关怀之心写下这么多的名字。
“是他写的吗?这么年轻。”这些字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在社会上滚过一圈的,但又不是被社会打磨得很圆滑的那种油腻中年,规矩中藏着点锋芒。
“不管是不是他,这大概是孩子们收到的最棒的礼物了。”
独属于他们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