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百密一疏
“你走之后,他像一夜长大了几岁,事事都考虑得周全。不用担心,他很爱惜身体,每天都早早就寝。”
我们约好,梦里相会,楚翊心口发热。可惜,自己事繁,屡屡失约。
他向舅兄敞开心扉,倾诉担忧:“吴大人这一走,朝堂定会生变。表面,皇上与我一同治国。不过说实在的,一直以来,是我和吴大人治国。吴大人是皇上的脑袋,他精明睿智,所以才诸事顺利,君臣和睦。如今,一切都变了。皇上大了,很聪慧,但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散朝后,他还闹了脾气。”
“昨日面圣,皇上对我敬重有加,谈吐惊人。”叶四称赞道,“等他到了你的岁数,才能不会在你之下。”
楚翊说,那是自然。
叶四起身,洒光了鱼食,右手在衣摆蹭了蹭,“吴将军明天就动身南行了吧,我这有个宝贝,想亲手交给她。”
“舅兄,你……”楚翊上身微仰,眯起双眼。
叶四白了他一眼,说是公事。
楚翊叫罗雨跑一趟,请吴霜来家中一叙,也算是饯行。
晚膳的主菜,是香辣草鱼片,鲜嫩爽口。楚翊想,若小五在就好了。
席间,舅兄亮出宝贝——几卷画。不过,画上没有浓墨重彩,而是诸多精细的结构。仔细一看,竟是战船的构造图,一旁还有详细注解!
楼船、蒙冲、走舸、斗舰……楚翊双目发亮,兴奋得连鱼刺都咽了。
这些图样,将齐军秘不外宣的造船技艺扒了个底朝天。从未流至民间的秘法,跃然纸上。
近来,楚翊研读了大量水战史料,早知战船要设水密隔舱,彼此独立、互不透水,以防破损后快速沉没。
却初次了解,隔舱板与船壳板紧密钉合的一种独特工艺。
他知道,要采用鱼鳞式拼接才稳固,将船壳板层层相楔,捻缝至关重要。不过此刻才知,齐军还在船体内增设了横向的支撑木。捻缝时,将卷好的麻丝“三进三出”,再和油石灰一起打碎嵌缝。
从前,昌军从未缴获过齐军战船,也没留下拆解的记录。史料只说,昌军的船不及齐军的结实。原来,是差在这些细枝末节却关键的技法!
“你画的?”吴霜压抑着激动问。
“是公主的作品。”叶四笑着回道,“王爷走后,小五去公主治下的县城逛了逛。他说,公主从小就爱读宫里的秘籍,也许能派上用场。没想到,公主还真懂造船。正好我要来顺都,就带过来了。”
“厉害。”楚翊啧啧称奇。同样的年纪,公主在研究战船,可爱的小五则正被栏杆卡脑袋。
“敢在异国当男人还娶妻做官,自然不同凡响。”吴霜小心收好图纸,目光坚定,“我一定,要为大昌打造出无敌的水师!”
“看来,公主是真的心向昌国,我以为她就是过把瘾。哎,得道多助。”叶四觉得不可思议,那可是齐帝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啊!
“她是心向百姓。”楚翊又端起饭碗,瞧着那一粒粒来之不易的粮食,“这几年,她一直在县衙,直面民生,最清楚百姓需要什么。来,吃饭。”
三人趁热吃鱼,讨论水战。
忽然,叶四用筷子一敲脑袋:“哎呀,差点忘了!小五要我告诉王爷,他始终遗漏了一件事!不,是一个人。”
楚翊胃里一缩,紧盯舅兄。
“当初,小五在尼姑庵,有个齐国女细作和他接头。”舅兄急道,“后来,齐帝身边的夏公公对他提过一句,那女子去了世宗皇帝的陵寝,盯着知空的动向。”
“我三哥身边,有齐国奸细?!”楚翊后背发冷,像被冰做的鞭子抽了一下,碗差点掉了。
吴霜不以为意,知空潜心向佛,想来齐国细作也没收获什么情报。
楚翊放下碗筷,缓缓吐了口气:“去年秋天,我情绪低落,无处寄托,常去崇陵和三哥谈心。毕竟,我就这么一个哥哥了。我跟他讲过很多……”
吴霜问,说了什么不该说的?
“倒没什么。可是,言多必失。”楚翊蹙眉回忆,将自己拽回那段最消沉的时光,记忆因痛苦而有些模糊。
他匆匆吃光碗里的饭,带罗雨出城,一路策马疾驰,直奔雁鸣山的皇陵拿人。却意外得知,那女尼初春进山采药,而后失踪。找寻无果,断定为被虎豹叼走了。
“太好了王爷,她被老虎吃了!”罗雨开心道,“她是光头,老虎可省事了,都不用拔毛。”
“不,是逃了。”楚翊汗流浃背,用袖口擦拭发际,环顾莽莽山林,“那时,我和王妃的关系公之于世,传遍天下。这女子终于得知小五不是公主,还‘投敌’了,怕自己会暴露,就溜了。”
“啧,这恐怕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