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风云难测(第2/2页)

他想让老师极尽哀荣。生前不肯升官,死后总行了吧。

“谢主隆恩。”吴正英的独子快步出屋拜谢,脸上泪痕交错,呈上父亲的最后一道奏折。很简短:臣无功绩,不可言宗庙之事。臣之子平庸,不堪重用。

永历打量老师的儿子。四十好几,工部小吏,无功名也无功劳。有心提拔,无从着手。何况,要去官丁忧。

他的目光,移向老师唯一的孙子。弱冠书生,颀长俊秀。是个贡生,即秀才中成绩优异者,在国子监读书。

永历问他叫什么。

“回万岁,学生名吴瑕。”

“好名字。”永历点点头,“你入宫作朕的侍读吧。”

吴瑕讶异地抬头,拭去泪痕,欣然谢恩。

又一浪悲伤席来,永历微微抽噎着,借着灯火环顾老师的宅院。这才发现,与主人的身份相比,这里过于简陋了。

一进的小宅子,仅有的仆人是一对中年夫妇,男人兼做马夫。

永历四处走动,看看房檐的碎瓦,漆面剥落的廊柱,后院的菜地。心中的亏欠感愈发的浓,想要弥补的心情愈发迫切。他叮嘱吴瑕,待祖父下葬就入宫。

“学生遵旨。”那书生恭谨地为皇帝撑伞,自己都淋湿了。

不久,皇九叔来了。

“请陛下节哀。”

似溽热雨夜的一阵清风,暂时吹散了悲伤。楚翊一身青色布衣,仅簪了一根玉簪。

“吴师傅家里就两个仆人,有劳九叔帮忙。朕想请九婶的四哥来送葬,正好也想见见他,就由你修书告知吧。”见过九叔,永历安心了一点,这才起驾。

楚翊不是独自来的,还带了棺材寿材铺的掌柜和雇员,帮吴家筹措后事。从穿寿衣、盖脸布的讲究,发送讣闻、选定棺木,到灵堂布置,一切有条不紊。

“深更半夜的,劳烦王爷了,下官惶恐……”能由亲王操持丧礼,是莫大的恩赏,事主感激涕零。

早知,宁王精通白喜事。从政之前,他和一个老练的稳婆,包揽了皇族的生死大事,还曾主持国葬。今日由他出面料理,真是受宠若惊。

孝子将楚翊请到一旁,犹豫着表达了担忧:“吴家人丁单薄,也没什么佣人,面上恐怕过不去……”

楚翊红着眼,压下哽咽,露出善解人意的微笑,说会派府里的佣人来哭丧,可壮门面,他们平日里兼做这个。

“王爷,这个,开销……”孝子吞吞吐吐。

“不用担心。”楚翊叹了口气,轻轻推开罗雨为自己撑的伞,眯眼看向夜空。恰有霹雳闪过,如银蛇撕咬夜幕。

一声惊雷过后,雨势更强。

他知道吴正英年事已高,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雷雨般迅猛。他隐隐预见,那闭月的乌云中,酝酿着惊天巨变。

考虑到时节,停灵七日便出殡了。

吴正英有遗言,不可言宗庙之事,不过永历还是决定,将先师的神位奉入太庙,永享皇家香火。

他在早朝道出这一想法,并与众卿商议,立即有多名大臣直言不讳:此举不妥,请陛下三思。

有人道:“能入太庙者,乃大昌先祖、历代帝后。再者,为有大功于社稷的皇亲。其次,为立下不世之功的臣子。上一位配享太庙的,是恒辰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