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崇平帝:这子钰功劳立得也太快了((第4/5页)

看来也是见她们家落魄了,这才肆无忌惮。

南安太妃在心底给自己暗暗鼓劲儿。

王夫人平息了心头的一丝嫉妒,捏了捏佛珠,心头暗道,如果不是大丫头被那位珩大爷带出了宫,大丫头也不会现在终身还没有着落。

嗯,回去就写信给宝丫头。

说到此处,中年帝王目光逡巡过殿中群臣,道:“至此,青海和硕特蒙古主力为之一空,朝廷京营大军可顺势收复湟源、海晏等地,乃至扫荡青海周围诸番人部族,这与先前严烨等人歼敌数千,收复两城,实则中了敌寇诱兵之计不同,这一次是沉重削去了和硕特蒙古的主力,正如子钰所言,存人失地,人地俱在,存地失人,人地俱失!”

因为……

薛姨妈闻言,面色一喜,笑道:“那可真是不小的功劳了。”

殿中群臣闻言,倒是一时无言,主要刚刚经历那么一遭儿,不知如何奏对。

薛姨妈不由偷偷看了一眼王夫人,唯恐自家姐姐瞧出端倪,也没有多瞧,连忙垂下眼眸,暗自庆幸。

好在不管怎么样,她家宝丫头还是跟了珩哥儿,小两口现在恩爱的不知什么似的。

手中帕子搅动了下,心头闪过一念。

而且如果能顺利平定西北之乱,江南新政也能继续挟胜推行。

齐昆面色一肃,拱手道:“户部最近正在加紧筹措粮秣,还望圣上放心。”

说到最后,这位中年帝王仍有些心头唏嘘不已。

记得差一点儿就……

贾母笑道:“我刚刚也让人打听到了,珩哥儿这次又打赢了。”

殿中众臣闻言,心头松了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面上神色复杂。

贾母瞥了一眼王夫人,闭上眼眸,说道:“都是外面人胡说,不用理会。”

圣明无过皇帝,如此一来,也不用下什么罪己诏。

随着一众金钗南下金陵,荣国府顿时变得冷冷清清起来。

随着时间过去,尤其是朝臣散朝,捷报的细节也被一些朝臣披露了一些。

但当时岳讬不取此策,其实还是受了多尔济的左右,不想丢下海晏以及青海周围的部族,而且知道根本对付不了京营大军。

正在阅览书籍,似乎沉浸在第一代南安郡王开国时的赫赫武功,无上荣光。

“如是普通人,这样的功劳,怎么也得升个一等侯,珩哥儿已经是三等国公,这次差不多能升个一等国公吧,当然也看后面的功劳,这才是首战告捷。”贾母笑意吟吟地说道,倒也乐得薛姨妈询问。

崇平帝道:“施卿所言在理,子钰已有通盘筹划,奏疏中提及,可能会让察哈尔蒙古收复部分蒙古番人兵丁,以安抚青海等地,抵御藏地的和硕特蒙古。”

贾母闻言,面上喜色微滞,诧异问道:“风波?”

老太太什么意思?还有刚才那一眼,然后就闭上了眼,究竟是什么意思?

贾母道:“这以往都多少回了,这等事儿从来都是听风就是雨,珩哥儿别的事或许不好说,但这打仗的事儿啊,我们都不用操心。”

子钰并非是穷兵黩武的好战武将,想来已慎重评估过青海蒙古的局势,做好了后续考量。

不,严家是开国四大郡王,与国同休,世袭罔替,绝不会因为一场大败就除爵!

那时候,青海和硕特蒙古如果真的不敌,就可远遁大漠。

嬷嬷笑了笑,说道:“老太太,珩大爷在西北打了一场大胜仗,外面都在庆贺呢。”

照这个势头儿下去,珩哥儿二十岁之前封个郡王,宝丫头再请为侧妃,将来有个一儿半女,可是有着铁庄稼的爵位了。

珩哥儿这短短几年,她是看着他一步步走到现在呢,少年国公,权势赫赫。

那时候还得想想法子,真有些头疼……这子钰功劳立得也太快了,真不全怪文臣戒备,建议他用严烨、柳芳等人。

“祖上有开国定鼎之功,烨儿的爵位不会出事儿的。”南安太妃毕竟年纪大了,阖上书卷,心头喃喃说道。

南安太妃:“???”

也算某种程度上的岁月史书……

这就是帝王……

王夫人:“……”

可以说,胜利是治愈一切的良药,而且后续用兵要少了许多争执。

说着,打发了一个婢女向着外间打听。

待众臣三三两两离了含元殿,行走在殿前的广场上,心头都为方才的朝堂议事争执陷入莫名的情绪。

至于晋爵之事,要等贾珩克竟全功以后,再行封赏。

……

贾母闻言,心头大喜,面带欣喜之色,看向王夫人和薛姨妈,说道:“我怎么说吧,珩哥儿肯定能打赢,这不就打赢了?”

崇平帝放下手中的奏疏,看向下方一众朝臣,目光在跪着的朝臣脸上停留了一会儿,面无表情说道:“卫国公久经兵事,足智多谋,这次大破敌寇,可谓绸缪已久,诸卿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