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2/4页)
姜军庆和姜欢也不在意这个,他们是送给奶奶的,又不是给外人看的。
今天啥都不让姜奶奶干,一家人忙着做菜,让姜奶奶出去转转。
姜奶奶就笑呵呵的出门了,碰到村里的老姊妹,看到她身上穿的,头上戴的,眼睛都移不开了。
“哎呦,老姐姐你这穿的,不知道的还以为镇上的老太太来了。”说着,又看了眼:“这帽子,这衣服,我都没见过。”
“是镇上的老太太啊,镇上的老太太都比不过春花。”
姜奶奶本名陈春花。
姜奶奶被夸的合不拢嘴:“啥镇上老太太啊……”
她说着,挨个把家里小辈夸了夸,谁谁谁买了啥,军庆和欢儿也买了,但没穿出来。
说完,村里的老太太一个个羡慕的跟什么似的。
哎,当初姜德一家出了变故,姜志还闹着分家,姜奶奶一气之下跟姜志断亲了。
当时还有人说,等着吧,陈春花肯定得后悔。
不管咋样,都是自己儿子,虽然有人觉得姜志一家不做人,可也觉得姜奶奶太冲动了。
姜德家当时是那么个情况,以后跟着他家,能过啥好日子。
谁能想到啊,这才过了没多久,姜德家日子又好起来了,儿媳儿子孙子孙女,哪个不孝顺?
看这穿的这一身,要是有人说人家不孝顺,她们这些老太太第一个不乐意,得把说这话的人脸皮撕下来,问问他:“你有多孝顺你老娘?”
姜德一家,绝对算是村里头一份了。
要他们说,当初断亲说不定还断对了呢,没看王燕妮,在村里跟个疯狗一样,还有姜志,一天天也就比村里懒汉勤快点,可能跟懒汉放在一起比的,那能是啥好人?
有这么个儿子儿媳,能有啥好日子过?一天天的,光剩下烦心事了,哪能像现在,就是个六十五岁的生日,弄这么大的排场。
看看人家穿的,镇上的老太太都不一定比得过。
想到这里,几个老姊妹看姜奶奶的眼神,那叫一个羡慕诶。
几个老太太平时都喜欢坐在村头聊天,说说这家,骂骂那家的,今天的话题却不一样了,完全围绕着姜奶奶说。
看看人家过生这阵仗,再想想自家的,过生的时候能有个鸡蛋吃,那都是好日子了。
“哎,想想我家儿子儿媳,不能比啊。”
“你家那都算好的了,起码还算孝顺,不像我家的,我要说过生,人家能说:“娘,咱家这日子还过生?能吃饱饭都不错了,你想过生,我还想呢。”,你说气不气人?”
“嗐,家家就是这么个情况,谁能不比谁好点?也就人家春花日子好,之前都说她的苦日子来了,没看这还没多久,人家日子又好起来了。比不了啊,这要是搁一般人家,遇到那些个事,怕是都起不来了。”
姜奶奶没坐村头,以前她年轻的时候,就有一群老太太闲了,往村头一坐,村里来个人,她们就说人家,那眼神,让人不舒服。
姜奶奶那会儿也这么被看了几次,老了以后就不愿意做看人家的老太太。
她坐在另一个关系好的老姊妹家门口,这个老姊妹话少,也不怎么会捧人,可姜奶奶还就喜欢这样。被人围着你一句我一句地捧着,她反而不自在。
还不如在一起说说话。
而村口的几个老太太,正说着话,就见一个拉着架子车的年轻汉子到了村口。
几个老太太见是生人,就问:“小伙子,你干啥的?”
“我找人,婆婆我问问你,姜德家咋走。”这人是送寿桃的,当时姜乐留的他爹的名字,比起他,还是认识他爹的人多一些。
果然,这小伙子一说,几个老太太一拍大腿,眼里闪着八卦的光:“那指定认识啊,小伙子你是干啥的?”
她们正说姜德家呢。
小伙子嘿嘿一笑,没说干啥,只说:“那麻烦婆婆指个路,我赶着过去。”
几个老太太看了眼小伙子拉的架子车,上面用干净的被子盖着,像是盖了什么吃的,捂得严严实实的。
要是让小伙子说,可不得捂得严严实实吗?寿桃刚出锅,他爹就让他赶紧送来了,还热乎着呢。
捂得严实一点,到了人家家里,还能带着热气。
见小伙子不说,几个老太太越发的好奇,不就是带路吗?当然行,正好去姜德家看看咋回事。
路上还不停的问小伙子,这是去姜德家干啥呢。
小伙子嘿嘿笑着,也不说,只说:“那肯定是好事。”
走到了村里,就碰到姜奶奶跟老姊妹坐在门口说话,其中一个老太太就喊:“春花诶,你家来人了,不知道是干啥的,你快过来看看。”
姜奶奶闻言过来看,谁知道一过来,那小伙子就说了一串吉祥话,都是一些生辰的祝词,他每次去送寿桃都说,说的可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