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君臣二人都心中有数,这样的手段,不过是饮鸩止渴。(第4/4页)
果然,李纯一上来就丢出一句话,“朕欲裁撤神策军的军费。”
也就是李吉甫了,听到这话,眉毛都不动一下,心下甚至微微一喜。
这件事皇帝不跟俱文珍商量,却来问他,这其中含义,耐人寻味啊……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才道,“神策军深荷圣恩,却难孚众望,的确该整顿一番了。只是直接裁撤军费,臣恐人心浮动,京师不安。”
李纯点头道,“朕也是如此想,先生可有良策?”
就是考虑到这一点,之前他虽然已经对神策军大失所望,但还是继续花钱养着他们。毕竟这些家伙对敌的时候节节败退,犯上作乱却是如狼似虎。
但现在,李纯忍不下去了。
李吉甫想了想,道,“裁撤所有的神策军,既做不到,也没必要,还是应该严加考核,裁汰不合格者,擢拔得用者,如此军中风气一新,自然将士用命。”
李纯默然不语。
考核与裁汰是肯定的,问题是裁汰下来的人要如何处理?
且不说这些人那么多人放出去可能造成的乱象,单说他们能混进神策军,恐怕都跟京中的权贵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干脆就是各家子弟送来镀金的,一次性全部都处理掉,恐怕不止长安震动。
况且,神策军早就习惯了以前的政策,如今频频改动,只怕也会心生怨气。
好在李吉甫向来不会让他失望,又道,“如今京中治安,京兆府大都委之于天兵,倒是不需担心这些人游手好闲、惹出乱子。况且陛下也是为了凑足给安西军的赏钱,才要裁汰冗员,纵然有人不满意,这怨气也该冲着安西军去。”
有本事他们就去找安西军发泄,没本事,那就憋着。
这就是要在口实上把责任推给安西军了。李纯自己其实也隐隐有这样的想法,但听李吉甫说出来,还是心头一畅。
他因为安西军憋屈了那么久,现在总算也有让安西军憋屈的时候了。
反正赏钱确实是发给他们的。
但他还是道,“只恐安西军受此指责,会心生不满。”
李吉甫闻言,不由在心中微微摇头。
雁来参与的那场宫宴,以及她射向俱文珍的那一箭,李吉甫在淮南的时候就听说了,当时他就有跟俱文珍差不多的想法,觉得错过了那个时机,以后再要对付雁来和安西军就难了。
陛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面对普通的藩镇尚且难以处理,更何况是有天兵的安西军?
不过为人臣子,他能做的也只是给出建议。
所以李吉甫略一沉吟,便道,“这本来也是实话,除非安西军不领这份赏钱,否则也怪不得陛下。不过以臣愚见,若是能格外加恩,想来安西军就不会有怨言了。”
“如何加恩?”
“听闻那位雁帅驱使天兵,也是厚给赏赐。既如此,陛下不如也以重金招募一批天兵中的精锐。一来可以磨砺神策军,让他们居安思危,用心训练,二来……成德的事总不能一直拖下去,若手中有一支天兵,那王承宗又有何可虑?”
既然没法对付天兵,那就想办法让他们为自己所用。
拱卫京师是不可能了,但放出去祸害别人肯定没问题,正好将天兵的注意力转开,让长安恢复安宁,皇帝也不用寝食难安。
要是真的能借天兵的手削藩成功,使天下重归一统,李纯也算是完成了自代宗以来几代皇帝的夙愿。
但君臣二人都心中有数,这样的手段,不过是饮鸩止渴。
一旦天兵席卷天下,他们的威望就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到那个时候,皇帝又该如何节制这群毫无忠心可言的天兵呢?
只是两人都默契地避而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