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7页)
梁娘子通过小陈子帮宫女带东西进宫的时候,传了口信进来。
她说樊良翰小朋友第一个学会的就是叫娘,第二个却不是叫爹,而是叫果果。
可见梁娘子和娜仁平时在孩子面前,没少提起她。
而她的孩子还不知道在哪儿,也没机会跟小良翰一起撒尿和泥了。
思及此处,连美食都难以叫方荷开怀。
趁着前一日刚下过雨,外头空气清新,听闻莲花堰旁边的花园里新摆了好些花,方荷带着春来,出去散心。
从入畅春园起,方荷就几乎算得上专宠了。
虽说时候也不算太长,可她就没往云崖馆去,一直住在春晖堂呢。
这回却再也没人去孝庄跟前说了。
连贵妃都知道,如今的昭嫔,与过去曾被人踩在脚底下的宫人芳荷再不可同日而语。
也许将来她有了孩子,除了太子,其他皇子阿哥和公主们,说不准都要看她的孩子脸色过活。
钮祜禄氏在接了金册和宝印,彻底将宫务揽到手里后,才清楚地明白这个道理。
她知道,皇上应是发现了那回除夕宫宴,她令内务府给宣嫔行的方便。
若非海拉逊看在钮国公府的面子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宣嫔别说收买宫女,就是想多点几个带酒的菜都做不到。
康熙寻常处置后宫之人,总会看在皇嗣的面上多加宽宥。
可他一旦想整治谁,从来都能叫人有苦都说不出。
宣嫔和郭络罗氏叫方荷没脸,皇上就干脆叫宣嫔直接无法在宫里立足,叫郭络罗氏更没脸。
皇贵妃站干岸?那往后就干脆什么都别想再管。
惠妃暗中撺掇,皇上借太后的手,叫她见不到大阿哥和儿媳妇,捏着七寸叫惠妃忍下这口气。
钮祜禄氏自己心里清楚,因为她阿玛遏必隆的顾命大臣身份,宫里向来是如鲠在喉却不得不优厚,所以见她弄权,皇上才会彻底将宫务交给她。
接过来以后,钮祜禄氏才发现,想理清后宫和前朝的平衡,管好内务府对后宫的一应起居侍奉杂务,大事小情都得操心,动一发则动全身,必须得反复思量,才能保证不会被人使绊子……
这是阳谋,也是皇上对她最狠的惩罚。
因为她确实舍不下这份权势,想利用权势为胤俄铺路,就不得不拼尽全力处理好所有的宫务,叫太皇太后和皇上满意,自己的身子却一步步衰败下去。
从出宫前一夜在永寿宫里咳出血来,钮祜禄氏就再也无心跟方荷争宠了。
她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但她的重心已经不在皇上的恩宠上……或者说她从未得过皇上的宠爱。
只是她现在才看清,钮祜禄氏的女子不该困于情爱。
面对方荷如今的盛宠,澹宁居什么动静都没有,与她一样的,还有单独被安排在瑞景轩一侧式古斋的荣妃。
所以方荷来赏花,提前得到消息的宫人,立刻在凉亭里安置好了茶点。
那些出来透气的小答应和小常在们,都很识趣地避开。
不是不想讨好方荷……奈何她先前给僖嫔那一巴掌的威力实在太大,如今还摸不准方荷脉络的低位妃嫔们不敢招惹。
但也不是没人来凑热闹。
方荷赏过花,进了四面透风的凉亭,能清楚地看到周围有没有人,比春晖堂还方便些。
她干脆叫人搬了软榻过来,在这里继续画交叉图。
乔诚通过敬事房的小太监,又给她送了一批人名儿过来。
这回多是宫外与乌雅氏和姻亲来往的人家,再多以乔诚的本事确实是查不出来了。
先前她已对出来十七个人,其中与秦新荣有过来往的有四个,两个在御膳房,一个在洒扫上,一个在浆洗上。
御膳房的白案御厨,人称陈一刀,一手白案功夫,雕龙画凤都不在话下,每逢大宴都少不了他。
御膳房的点心,尤其是给康熙用的点心,多出自他手。
他徒弟叫小泉子,平时秦新荣去御膳房偶尔买点心,多是给这个小泉子塞银子。
至于洒扫上的宫女春渺,属正白旗舒穆禄氏包衣。
巧的是,德妃的叔叔有位妾室姓舒穆禄氏,因为生了两个儿子,在乌雅府很得脸,家人总能频频登门。
浆洗上的嬷嬷那拉氏,是白敏的姨母被处置后,新来接任的管事嬷嬷,镶黄旗包衣。
这人在宫里宫外都跟乌雅氏没关系。
但乔诚为人仔细,将乌雅家几位爷的妻族也查了一下,给方荷多添了很多工作量。
可巧的是,德妃的外家赛和里氏,与那拉氏是姻亲,虽然跟那拉嬷嬷不是同一枝,但也就隔着一房而已。
她不信有这种巧合。
单独御膳房、洒扫和浆洗,哪两处都很难凑出她的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