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第2/4页)
这样的国家,绝无可能赢过武国。
……
高家高澹投武,此事在梁国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最开始,商悯并没有打算把这个消息传扬开来。
高澹投效武国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的,他知道自己这么做可能导致亲人被梁王杀了,当初在流民之中排除异己的时候,他就料到了会有这一天。
然而即便高澹有心理准备,商悯作为一个体恤下属的君主,却不能将他的牺牲视为理所应当。
所以即便高澹投武消息可能已经走漏,商悯依然没有将此事大肆宣扬,也没有为了打击梁国士气刻意宣扬高澹的名号。
武王仁慈,高澹却不能不进行取舍。
因为他是臣子,武王没有考虑的事情,他要替对方考虑,武王不方便下令取舍的事情,他要替她取舍。
历史上为何有如此多的奸臣大权在握,皇帝难道不知道他们是奸臣吗?奸臣当道,自有皇帝纵容,奸臣干的事,许多也是皇帝授意。他们替皇帝干不方便干的事情,帮助皇帝排除异己。
就好比那位曾经的宿阳权臣柳怀信。朝堂上的官儿人人唾骂柳怀信,说他结党营私权倾朝野,可是对方照样蹦跶得好好的,只因他讨好了真正该讨好的人。
这个道理,放在高澹这样的人身上其实也适用。
武王下令让他舍弃,那就是武王不仁。
高澹主动放弃亲人,那是高澹大义。
武王在高澹放弃亲人之后垂泪宽慰,信之用之,那是君主仁爱。
高澹不能让自己的君主占据不仁之名,他也不能让自己落得两头不是人,所以他只选择了一头,成全自己的大义,成就武王的仁爱。
每到一个城市攻打,高澹就会主动亮明身份,说他是高家高澹,说他们家曾为梁国左将,梁王得位不正,高家是受其迫害……
这一番传扬下来,高澹声名大噪,连带着他所攻打的城池的将领也产生了动摇。
梁国人不想打仗了。
梁王得位不正,他们就没有忠君的理由。君主治理不佳,百姓自然想换一个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君主。天灾人祸齐至,人们生活困苦,哪里来的精力打仗?
武王天命所归,那他们又为什么要反抗武国?
武国军兵分两路从郢国和娄国进攻梁国,在两国境内汇聚之后又兵分三路,攻势摧枯拉朽。
一路军队由聂光临带领,占领大运河沿线重城,一路军队是樊筠坐镇,高澹配合,主要攻打陆地城池,另外一路保卫后方,随时驰援,保障粮草供给,镇国大将军苏归坐镇,就连武王也亲至后方。
梁国人抵抗之势土崩瓦解,一直攻打到离睢丘一百里的重城,樊筠与高澹大军汇合,攻势却突然一顿。
这座城池名为宁泰,守城将军名叫路云滨。
她将这座城池打造得如同铁桶,并且城中军民对她极为信服。
她所带领的军队名为路家军,且她本人有梁国宗室血统,路云滨官至二品,在两年前就被派到了这座城池。
如今宁泰城中不仅军粮充足,而且各种防御工事极其完备。它已经是梁国最后的屏障,攻破了此城,武国军队就将正式兵临睢丘。
“聂将军所带的军队被梁国左将阻击,不能即刻和我们汇合,苏大将军的援军,赶来需要半个月,但是拖不得,粮草还顶得住。”樊筠眼神闪烁,“攻!试试那路云滨的底细!”
城墙上,路家军将士的身影挺拔如松,与青灰色的城墙互相映衬,仿佛伫立的雕塑。
路家军对武国军队的招数已经了然于心。
路云滨站在城墙之上冷笑:“等着瞧吧,稍后他们一定会派出高澹和施咏这两个叛徒,在阵前对我们喊话,好乱我军心。”
这已经是固定的套路了,当阵前出现两个将军骑马的身影时,路云滨发出不屑的冷嗤。
她一伸手,属下便递上了一个整体由黄铜制成的筒装扩音器,在高澹和施咏开口之前,她便大肆嘲讽:“一个罪臣之后,一个叛国将军,竟然真敢出现在阵前。”
“高澹,你高家参与谋反,梁王仁慈留你一命,你不思悔改,不思赎罪,居然买通狱囚逃出监牢投靠武国!如此背国忘恩之辈,武王竟能放心用之?还是说武王与你高澹是一丘之貉,这才臭味相投?这般君臣,实在可笑!”
这洪亮的嗓门震得高澹一怔,表情沉了下来,盯着城门楼上的身影。
颠倒黑白之言他并不在意,因为他早就知晓,他投武的消息一传开,梁国一定会对他进行抹黑。
城墙太过高大,成年人踮起脚尖也只能露出一个头。
路云滨正一脚踩在椅子上,上半身前倾,另一只脚则直接踩在了城墙边缘,就这么明目张胆地进行着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