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第2/3页)

他张望了一下,“怎么没见师妹师弟?”

“估计在屋里歇着呢,一路上替我赶马驾车把他们累坏了,虽然我受了颠簸,但到底没怎么被累到。”田柯表情松下来。

“那我待会儿叫人把饭送到他们屋里,咱们先吃,走!”梁茂笑道。

田柯在外头逛了一大圈,身上沾了寒意,一进去,他身上的寒意就被驱散了,这个大饭堂有桌椅板凳,几条长桌拼在一起,学生们进去了之后就随便找地方坐,没什么年长年少之分。

“这儿的饭都不要钱,能考入小学宫的学生不收学费。”梁茂道,“各地的私人书院还是收银子的。”

闻名天下的大学宫也是要收学费的,田柯一听小学宫不收费,嘴就忍不住张大了,“这……这里有很多寒门学子吗?”

一般只有富贵人家才能读得起书,富贵人家当然不在乎学费这种东西,但是贫苦出身的读书人是在乎的。

大学宫里面是招收平民,但是平民实在是太少太少。学宫有教无类是不假,难道出身权贵和出身贫民的差别只体现在教育上吗?贵族人穿的衣服和普通人穿的衣服就不一样,大学宫里又没有统一着装,谁家境贫寒,一望皆知。

小学宫设立在武国的都城,田柯以为小学宫也是招收世家贵族后代居多,可是免学费这句话一出来,他就觉得事情和他想的好像有偏差。

那些贵族世家、富商豪族,只要肯出钱,甚至能原地建一座小学宫了,根本不差学费那三瓜俩枣。

“有啊,大概有五分之二是吧。”梁茂点头。

这比例高得不可思议!

“也是近两年人数才这么多的,往年,十个里头大概才有两三个是平民。”

大学宫里头二十人里面能找出一两个平民就不错了。工造一道,许多富贵人家不屑于去学,觉得太苦太累,要整天和锯末钢铁打交道,所以工院平民会多一些。

田柯又发现一个细节,他看了看自己的衣服,又看梁茂的衣服,接着是小学宫内所有学生的衣服……同样的布料,同样的款式,除了染的颜色不同之外,没有什么差别。

他和梁茂是绛紫色的衣服,代表的是老师的身份,学生们是蓝色的衣服,着装是统一的。

田柯道:“这边的孩子们上学也是用学名吗?”

“自然是,之前王上上学时也是用学名,现在的二公子同样是。”

“他们也吃这里的饭?”

现在饭已经被端了上来,这饭当然不精细,不过味道也不差,田柯不重口腹之欲,但是他知道这种饭对于那些豪富之家的孩子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宿阳的大学宫其实有一个专门的食堂,负责做一些比较精细的饭菜,只是需要额外花钱。

梁茂点头:“吃啊,又没有毒。”

有教无类!什么才是真的有教无类?

田柯食不知味,一口一口把饭吃完了。

一想到武国的二公子,武王的弟弟可能也在这些学生中吃饭,他就觉得……不可思议。

大学宫是天下贤才汇聚之地,也是读书人的梦想之地。但是太子这种级别的人物,是不可能入大学宫就读的,皇帝会在皇宫里面单开一个皇家书院,给公主公子们授课。

因为他们不去大学宫就可以享受到最好的教育,皇帝一声令下,大学宫的老师也要坐着马车来皇宫给他们授课。

既然不去大学宫也可以学到知识,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去?

质子们就没这个限制,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是君,来了宿阳就是臣。

武国的王族后代来小学宫是为了什么,体察民情吗?

如果是这样,田柯大致能理解这个国家为何强盛,为什么每一条政令基本上都能落到实处了。

武王颁布的每一条命令,都不是一拍脑袋决定的,因为了解自己的国,才能下发正确的命令,臣子可以进谏,也可以参加国家决策,可是最终拍板的是王。

统治者的个人素质直接决定着一国的兴亡,而什么样的王,就会催生什么样的臣子。

田柯在小学宫住了几日,迟迟没有等到武王的召见。

不过他也不急着去见武王了,每日要么是在小学宫旁听,要么是走街串巷。

有的时候学生下课,他还会随机找几个人问问题,吓得这些学生以为他是来考察学业的老师,立刻拘谨了起来,一个个小心谨慎生怕答错。

他各处闲逛,看见每一条政令上面盖着的从来没有皇帝印玺,只有武王印玺。

皇帝只存在于人们的议论中,他也不经常出现在人前,什么天子上朝更是不存在的,朝政之事依然是武王总揽,左相右相协助。

右相赵素尘在民间声望极高,但凡是出身一般的读书人,提起这位人物时都会说一句:“这可真是位了不起的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