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第2/3页)

“待梁国大军压境,那些粮仓中的每一粒粮,都会助力梁国士兵多杀一个武国士兵。”

“这么说,你这是在帮助我武国削弱梁国的兵力?”樊筠失笑,“好一张巧嘴,好一通诡辩。”

“并非诡辩,只是要将我做的事情说出来罢了。”高澹道,“方才所说的只是无关紧要的东西,百姓为谋求生路而袭击粮仓,这不算抢,是在拿回百姓拥有的东西。既然是‘拿回’,何来争抢一说?”

樊筠忍不住为对方的理直气壮鼓了鼓掌。

高澹也不知经历了什么,不仅能做到体恤下属收买人心,而且还心黑手狠,说话做事儿居然这么灵活,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你认为自己所做的是为民奔走,为人谋利的好事?”樊筠又问。

她以为以对方的厚脸皮程度会大言不惭地直接认下,却没想到高澹思索了一会儿,才作答:“高某不敢这般自命不凡。”

“在其位谋其事。高某从前不过是一无名小卒,从未想过为民奔走,为人谋利。只是家中遭逢变故,我落入流民之中求生,身边居然聚拢了一批人,既然他们信我,我就不得不为他们考虑。”高澹道,“不管樊大人信不信,高某所求,不过是一个问心无愧。”

杀人是为了问心无愧,直接抢粮仓也是为了问心无愧。

现在投武,更是为了问心无愧。

“好一个问心无愧。”樊筠轻声道,“不如开诚布公,少一些试探,多一些真诚。本官想问,你为何要投武?”

高澹神色不变,眼神不改,道:“因为武王在做正确的事。在下也想请问樊大人,以您之见,什么才是现在最重要的事?”

只看短期,当然是分化流民为当前大事,若看长期,“捉妖除妖”一事贯穿始终。由上至下,由表及里,全民参与,在目光可及的数年之后,不光是武国,所有诸侯国都要为此而奋斗。

“除妖。”樊筠深深地看着高澹。

高澹道:“不仅是除妖,还要将妖所依托的势力通通拔除。”

他已然明白过来,姬初寒为什么会在那简短的字条上写上那样几句话。

敌在何方?敌人当然不是武国。

联想到梁国的一系列举动,高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传说皇太后谭闻秋控制了燕皇姬瑯,姬麟主持了讨伐旧梁之战,然后又封了新梁王,天下谁不知道梁王就是皇党?

可真相揭露,皇党摇身一变,变成了妖党。

那梁王呢?主子都变了,狗能不跟着变吗?梁王也只能是妖党!

敌在大燕,敌在梁国!

高家对于妖来说可能就是一粒尘埃,铲除高家甚至不一定是妖党指使,极有可能就是梁王姬桓基于个人喜恶做下的事情。

可是高澹可不是什么祸不及家人的活菩萨。

既然醒悟过来梁王是妖党,他就要把整个妖党一窝端!

他人微言轻,凭一人之力,当然不可能做到这种事情,所以他需要找一个投效的对象,借对方之力成事。姬初寒已经为他指明了路——武国!

这段时间以来,高澹明白了许多许多事情。

武国为什么偏偏指名道姓要和姬初寒联姻?姬初寒为什么偏偏对他做出那种暗示?

姬初寒一定也投靠了武国,这就是唯一的答案。

再联想到天命归武,武王登基,高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天命真的归武啊!此时不投效,更待何时?难道真要等武国扫平天下再去投靠吗?

高澹从不是瞻前顾后之人,他已经交出了自己的投诚书。

“高某给武国送了一份小礼。”他又一次道,“若无我杀掉那六名匪首,一旦武国接受流民,那些人就会混迹在普通人之中趁机起事。他们或许对武国产生不了什么危害,也不足以让这个国家伤筋动骨,可终究是一个麻烦。高某愿尽全力,为武国扫平一切可能的障碍,包括路上绊脚的小石子。”

他对樊筠拱手:“还请樊大人将我投效之心禀告武王,高某愿为武王效犬马之劳!”

樊筠对他说出这种话并不意外,可她并不着急应下,反而道:“你还有一事未禀。你从头到尾,不提及自己身世来历分毫,为何遮遮掩掩,何不细细说来?”

高澹早知她会有如此一问,便道:“在下身世来历复杂,想要亲口告诉武王,还请樊大人谅解。若樊大人不信,在下也可书信一封,请大人帮忙转交给武王。”

樊筠眉头微皱,正要说话,且听旁边屏风后传来细微的脚步声。

她连忙从主座上起身,走到一侧垂手立着。

而随着她的起身,一个外表极其年少的女孩走到了主座前,平静地坐下了。

高澹大感惊愕,不可置信地盯着她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