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第3/3页)
赵王了悟。
靳相说这话,只是为了一点:把握好和那两位江湖客相处的度,不要让他们过多参与赵国上层决策。
赵国是赵王的赵国,赵国人的赵国,而不是孟玉和敛雨客的赵国。
他们可以帮助赵国,也可以对赵王提出意见,必要的时候当然也能是幕僚,可是他们绝不能主导赵王的想法,引导赵国的走向。
先前那两位江湖客让赵国出兵,这已经让靳书廷很不安了。
诚然出兵符合所有国的利益,可是赵国也会实打实地伤筋动骨。
靳书廷有十成的把握确定,如果赵王不答应出兵,孟玉和敛雨客根本不会留在赵国这么长时间,帮助他们培养捉妖人才也无从谈起。他们的确会杀掉郝舍君那几个妖,可是剩下的就要赵王自己来了。
要获得他们更多的帮助,赵王就只能付出点什么,比如出兵。
靳书廷和赵王一样,分得清何为大义。
但是她更想说,不要让他人利用大义,推动赵国来成全他们的私心。
“靳相所虑,本王知道了。您所言确有道理。”赵王肃容道,“今后我会把握好分寸的。”
靳书廷欣慰地点了点头。
赵王赵长绮有吞吐天下之志,靳书廷早已知晓。
武国那位年少登位的武王,同样有着足以燃烧一切的野心,光从对方登位后的动作就能看出,她虽年少,但可不是个花架子。
面对宿阳的指责,她稳如泰山,面对纷纷扰扰的流言,她毫不在意,冷静地拉拢盟友为自己站台。
谭国率先响应,接着赵国也响应,翟国态度暧昧,不明确承认自己效忠何人……宋国迟了些时日,没有宣称要效忠武国的燕皇,但用实际行动宣布他们已经不再效忠宿阳的燕皇。
前段时间,郑国也发去了国书,昭告一国上下,承认迁都朝鹿的子翼才是真皇。
商悯的武国已经赢得了过半数的强国明面或暗地里的支持,这支持流于表面,却让她免遭围攻,今后不管是发兵还是收拢人才都会更加顺利。
可同时武国也已经成了众矢之的。如果不是武国地理位置太过特殊,远离大多数强国,她现在必不可能如此安稳。
赵王大概也能推测出其他国家为什么会支持武国,准确地说,是支持燕皇。
他们在为燕皇造势。
承认皇帝为正统,那武王算什么?一个臣子罢了。臣子如果僭越登位,人人得而诛之,其中可大做文章。
承认燕皇地位,是为了掐死武王的成皇路。
即利用了天下正统与皇权道义,那么便要承担起正统和道义的反噬。
日后如果各国举兵征武,同样可以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兵,进可攻,退可守。
商悯把持住燕皇是给自己找了一条捷径,可等着吧,走捷径是要付出代价的,她必须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让武王的声威压过皇帝的声威,否则她就是乱臣贼子,污名加身。
一刻钟后,商悯进入王宫之中,与赵王议事。
她听完前因后果,道:“王上可与宋国结盟,利大于弊。”
“你不是怀疑对方是妖党吗?”赵王深深地望着她。
“是又如何?大燕倾颓之势不可阻挡,所有人都想添一把火,所有人都想追逐正统之名。王上想,宋王也想,六强国的王没有一个可以例外。”
商悯笑了,“谁会灭掉大燕?六强国皆可!谁会令碎玉重聚?此事未有定论。赵王可争,宋王可争,天下人皆可争。”
如果宋国之中藏着白皎,商悯大概能理解对方的想法。
无非是另起炉灶罢了。
对方大概是真的已经放弃本体了,丧失了碾压一切的可能性,可从此她所拥有的是无限悠长的寿命,有的是时间和人族的王朝慢慢耗。
白皎改变了策略。
从前她倾覆人的王朝,现在,她似乎要重新建立一个独属于她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