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死我敛雨客一人足矣。
他送出这句话, 看着被摆在桌上的陶俑小人,发出深深的叹息。
陶俑的粗糙外表依稀能看出商悯的模样,可是它变成了死物, 灵识与分魂从灵物中消失。
若商溯知道商悯身死,他会为她替命。
古往今来,这片土地上诞生的堪称“天命”的人不知凡几, 每位都有大志向,每位都有别具一格的才能。
敛雨客有幸, 得以跨过漫长岁月,见证这些“天命”的故事。他们或开疆拓土, 或终止战乱,或于王朝危难之时力挽狂澜……
他也见证过无数有才能者的陨落。
那些治世贤臣,可能会死于奸臣攻讦;才华倾世的将军, 也会失手于战场暗箭;满腔抱负的君主, 也可能含恨而终。
大争之世,从无侥幸可言。活下来就是“天命”, 死去了就是败者。
敛雨客每一次从沉睡中醒来,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观览古籍,看自己在上次苏醒时遇到的有才能者是做出了了不起的功绩,还是败于敌手,成为了史书上寥寥几行字。
有时他会从古籍上看到曾经遇见的人如天星一般闪耀在典籍字里行间, 照亮了历史的一角。
更多的时候,他会看到那些被他认定“必定不凡”的贤才在跋涉的过程中折戟沉沙。
那些败者有的在史书上留下了不值一提的名字,或许也会有人为他们书写几行字,那些字眼或是赞扬或是污蔑, 总归都是他们活过的证明。
敛雨客看过了,期盼过, 也失望过,最后他平和了。
他已然醒悟,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否则他只是一位见证者。
但是偶尔,他会忍不住想……如果那些有才能的人活着,是不是会开创另一番局面?
如果那位治世贤臣活着,大虞说不定会重开盛世。如果那位谋略盖世的将军活着,王朝说不定会再延续百年寿命。如果那位贤明的君主没有死于亲信暗杀,那么他所掌控的国家,应当至今还存在于世吧……
历史没有如果。
敛雨客告诉自己。
什么是天命?活下去的才是天命。拥有大气运,在乱世之中存活下来的是天命,被圣人选中的人是天命,得圣人庇护的人是天命……
然而除此之外呢?
他脑海中一闪念地出现过这个疑问,但并未意识到它的本质,甚至也根本没有深想。
而这一次他苏醒出世遇到商悯之后,曾经被他遗忘的疑问被对方主动提起。
什么是天命?
“人人皆可是天命,人人皆可争做天命,天命并非天定,而为人定。”
她曾说出口的话震耳欲聋。
敛雨客起初不信,认真思考后又觉得不解……再之后,他决定去见证。而时至今日,他嘴上未说,却已经相信了她的话。
因为商悯就是如此践行自己的信念的。
敛雨客展开信纸,又读了一遍她留给商溯的信。
作为女儿,总不好突然不辞而别,所以她留了一封辞别信。这封信他本不该读,但是商悯说没关系,这信本就是留给所有人的,父亲可以读,姑姑、姥姥一家、郑留、苏归和他都能读。
“自去宿阳,悉知诸国之纷争,知晓妖族之诡谋,虽历事颇多,但时未满载。我为武王后代圣人子孙,当谋国利民,求存于世。身为人族,也应挫妖魔之谋,守护天柱。作为‘商悯’,则当坚守本心,行所应当。”
“然我年少,虽有容纳天下之志,亦知事体重大,忧虑不能事事周全,更忧力有未逮。初时,只觉千百万人性命系于一身,人族命运汇聚我一人之手……自明己责,不敢懈怠,前路艰辛,然斗志已燃。幸而一路前行,得遇志同道合者。”
“此先忌惮妖族后手,不敢将其真身广告天下。受困于大妖通天之术,也不能与其鱼死网破。今白皎现身,抛却皇太后身份,往昔之计,已不能使其动摇,从前投鼠忌器所隐之事,也可大白于天下。此既是危机,未尝不是转机。我已写下《诛妖全策》交于谭桢下印,可将此书广传天下。”
“无论我是否还灵,为夺取子翼,白小满化身被废已成定局。翟国孔朔一方有白珠儿作为细作,可与她接触一二,耐心筹谋,但需派苏归以蜃梦接触。”
“此前布局皆可转圜,唯有一事令我难安。妖圣之能,凡人难以企及,今日可杀商悯,明日可杀武王,再后可杀各国王侯,这等威胁可令人族人心凝聚,也可让人族人心涣散。谁为天命,妖便可杀谁。”
“此题无解。但商悯有一念,想要讲与诸位。何其有幸?众人信我为天命,然而我更知晓,天命之所以天命,是因为有人撑持其后,人皇之所以为人皇,是因为其为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