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3/4页)

外头有内官来通传:“陛下,殿下,太后娘娘派人来送膳来了。”

苻煌这一会倒是收敛了笑意,道:“叫她们进来。”

苻晔已经率先走出去了。

他整了衣冠,似乎今日尤其注重自己的仪表,看到孙宫正,倒是来了精神,笑着叫道:“姑姑来了。”

孙宫正行了礼:“太后娘娘命我送几道膳食给王爷和陛下。”

孙宫正素来以风姿优雅闻名京中。但秦内监觉得苻晔今日服饰繁复堆叠,禁领雪白,风仪之高雅,更在孙宫正之上。

苻煌站在垂花门下头看了苻晔一会,这才往主殿去。秦内监跟在后头,觉得皇帝看王爷那两眼,真是幽幽深深,寂静无声。

孙宫正又看了苻晔一眼,关心道:“王爷看起来怎么这样虚。这时节冷,王爷连日辛苦,国政要紧,王爷也要爱惜身体呀。”

苻晔并没有吃多少。

倒是皇帝,食量比出征前大了很多。

这是好事。

用完午膳,苻煌去了御书房,苻晔则叫秘书省的人将奏折都送到春朝堂。

他把春朝堂重新布置了一下,用屏风隔开出一间办公室。

面积比御书房小一半,人员也少一半。

苻煌忙完一段,便回到春朝堂来看苻晔。

只见苻晔歪在榻上,似不胜之态,在听奏报,瞧见他在往里看,微微侧头,故意不看他。

苻煌站了一会,便又去了。

秦内监问:“陛下惹王爷不高兴了?”

苻煌说:“不知道算不算。”

秦内监:“啊?”

“他说要停,我没停,他就……”

就如何?

秦内监老脸一热,算了,陛下敢说,他也不敢听。

只进言说:“陛下要温柔些,王爷这些日子,过的也很辛苦,身子很弱呢。”

苻煌“嗯”了一声。

他觉得苻晔自己其实也是喜欢的,真停了他又要晃着不愿意。

如此难伺候,就得强势点不叫他选。

皇帝平定天下,立下不世功勋,自苻煌归来,朝中有一批专门负责拍马屁的官员上表无数,歌功颂德。

最近工部有官员来拍马屁,认为当今陛下功过明宗皇帝,是一代雄主,其陵寝应该规格更高,以示丰功伟绩。

古人很重身后事,讲究“事死如事生”,历来皇帝一登基基本上就开始修建陵墓,视之为另一个世界的居所。

这其中也包括棺木及陵寝内各式丧葬用品。

苻煌也不例外,他的陵墓在他登基后第一年就开始修建了。

该官员提及了加长神道,增加石像生种类,扩大陵寝宫殿规模等等建议。

结果皇帝只要求将棺木改成双人棺,其他如旧。

这些奏折都是苻晔批的,只是他会做汇总,写成条目让秘书省的内官送给苻煌过一遍。

苻煌素来只是看一眼就过了。

如今居然亲自朱批了这一条。

倒是叫苻晔捧着那朱批看了半天。

他看那些内官也注意到了这条朱批,面面相觑。

所谓生同衾死同穴,这一刻有了实感,给他非常大的震撼。

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苻煌药浴回来,见苻晔已经吹干了头发,在被子里躺着了。

他才躺上去,苻晔就靠过来了。

……

他果然没猜错,他是很喜欢的。

苻煌拿了一本书说:“你看看这个。”

苻晔接过那书一看。

居然是个小话本。

苻煌说:“我在军中时,偶尔听章珪他们闲谈,提及此书,就叫人寻了来,倒是写得很有意思。”

苻晔看那书名《双枕记》。

说是某朝年间,有个叫潘章的美少年,“美容仪,时人竞慕之”,一个叫王仲元的听说了“求之为友”,成为同窗,“一见相爱,情若夫妇”,后又“同衾共枕,交游无已”。

后两人一同死去,就连他们的家人都很哀痛,将他们葬在一起。他们合葬处“忽生一树,柯条枝叶,无不相连。”

同性的小话本他看过不少,如此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他还是头一次见。

柯条枝叶,无不相连。

他看完了,心中茫茫荡荡,忽被苻煌拖过去,抱在身上。

此刻烛光摇曳,金晃晃照在他们脸上。

苻煌说:“我在外打仗的时候,几次遇险,也有片刻觉得自己可能要死,因此时常会想,世上夫妻,理当同衾共穴,可我若此刻死了,就算尸身侥幸被运回建台城,葬入皇陵,留你独自一人,要力排众议,与我合葬,恐怕千难万难。人生长不过百岁,须臾之间,死后若能共穴,千万年尸骨同存,才是我之所愿。”说完了又补充,“还不能并棺,得同棺才好。 ”

苻晔也不知道说什么,只看着他狂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