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劈腿的事情被发现了(第2/4页)
对于资本来说,撬动杠杆进入证券市场,就已经代表穷途末路了。
任何一个资本从零开始积累到十亿规模,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般来说不会轻易上杠杆,杠杆代表着极致的风险。
哦,姜半夏例外。
他已经通知了富光集团,一切搞定,甚至询问富光集团对于绿水集团的欧盟牌照有没有兴趣。
富光集团当然有兴趣,但是他们买不起。
对于刘正雄来说,白晴不是绿水集团董事长,身上没了光环,就对他没威胁了。
当然,能顺带着赚一笔,他也不会拒绝。
只是他没想过一切会进行的这么顺利,李扬是白晴最忠实的拥趸者,他看见绿水集团股价走高,都忍不住套现离场了,或许这也是白晴彻底破罐子破摔的原因。
毕竟哪怕撑住一时,也撑不住一世。
至少表面的局势就是这样,否则完全解释不通,为什么白晴会低价卖掉手里全部筹码,从绿水集团走人。
当然,也可能还有别的原因,比如李扬跟姜半夏的事情,被白晴发现了。
比如李扬甩了白晴。
刘正雄不需要管那么多,他只知道自己手里的视频,照片,可以随时放出来,不用担心跟一个集团对抗就行了。
白晴放弃了绿水集团,也就等同于放弃了自己能调动的权力。
……
王君盛上任董事长的第三天,成功收到了第一份回执文件。
然后,他懵了。
怎么特么可能!
欧洲那边只签单了十分之一的货物?
那剩下的怎么办?
运回来?扔掉?
单次的成本什么的都无所谓了,因为他主要就是拿这个牌照。
可是文件里面明确标注,以后需要的货物,只会少,不会多。
这代表着绿水集团的牌照价值会剧烈缩水。
缩水了,就不值钱了。
这就是绿水集团一直以来的经营模式,货到付款。
毕竟绿水集团也没得选,能够拿到认证就很不错了。
又不是什么不可替代的东西,根本没有跟西方公司谈判的筹码。
现在人家只愿意签单10%,绿水集团也没辙。
主要原因就是欧元区这几年通胀的厉害,整体经济日益萎靡,对于消费品需求下降。
王君盛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面,整整待了五六个小时。
这个时候,他反而表现的十分平静。
他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以前价值四五十亿的牌照,现在可能一文不值。
毕竟有了前车之鉴,未来基本没可能从国外赚到钱了。
别人的订单,都不够开生产线的成本。
他猜出来了,大概率是李扬跟白晴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虽然回执是今天的,签单也是今天的,但提前知道国外那家公司的情况,完全是有可能的。
他掉进了一个大坑。
这个坑,会让他万劫不复。
他尝试着联系了何健那群人,还是没有任何结果,那群人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
他必须要为自己找后路了,趁着现在消息还没传出去。
当然,他也会尽可能的捂死消息,拖延时间。
反正肯定不能卖牌照了,因为对方肯定要验货。
本来他还想体验一下管理上市公司的感觉,现在什么心情都没了。
他手里的资金带了杠杆,绿水集团股票一旦大跌,随时都会爆仓,财富归零。
而凭借绿水集团当前的情况,自己爆仓是肯定的事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爆仓之前,转移一部分财富。
他给刘正雄打了一个电话。
“刘总,您好您好,这次真的感谢您仗义出手了,帮助君盛资本度过了这个难关。经过我几天的整理,发现绿水集团的盈利能力空前强大,去掉那些不该存在的东西,每年至少有四个亿的净利润。”
电话那边的刘正雄听到之后都惊了。
绿水集团竟然这么猛?
富光集团一年也就两亿左右的净利润。
王君盛:“是的,您其实也能去翻一翻绿水集团的年报情况,他们的营收相当稳定,客户群体接近二十年来没变过。我这边找了几家公司,最高的给了四十五亿报价,我想着刘总对我有救命之恩,加上这件事也是收益者,所以我想在出售之前,跟刘总打个招呼,您确定没兴趣的话,我这几天就去跟别的公司洽谈。”
电话那边,刘正雄沉默了。
一年净利润四个亿!
妈的,出口果然特么是暴利!
“王总,要不这样,你发给我一份真一点的数据?我考虑两天时间。”刘正雄知道绿水集团不会太差,但是四个亿净利润,还需要他去证实。
王君盛发过来的数据,他会拿去作对比,看看绿水集团的财报利润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