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6/7页)

暂时只能作罢。

服装这一方面跟潘佳业合伙,颜料放到楚衣,单独拿一份抽成,自己建的厂子是不打算再跟服装搭上边的。

虽然有底子在,开头会容易一点点,但她没有兴趣,有一个就够了,她现在相当于红尘炼心,接触种种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事情,获得不同的感悟,提升心境,这就是红尘炼心的作用。

这段时间,没有了束缚之后,她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变化,如果她的伤好了的话,估计一下子就能跃到筑基后期。

开厂不是那么容易的,场地、生产线解决了之后,要找原材料供应商,要招聘员工,寻找销售对象,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循环。

销售渠道目前来说是最不需要担心的,只要找对了方向,在这个物资普遍不够充足的时代,基本上都能销售出去。

她这块地不小,分成了四个区间,自己用不上那么多,多余的三间厂房就租了出去,也很好租,尤其是在知道彼此是在做什么的时候。

苏茴这间厂做起了老本行,那就是酱。

她特意去买了国外受欢迎的果酱回来研究,除了之前的那些香菇酱之外,专门调配了一些符合西方口味的酱料,跟客户打交道,是外国的就请他们品尝,给予意见和评价,一点一点的调配。

这个对她来说是轻车熟路了,没办法,想要买生产线真的不容易,罐头的生产线简单,比较容易拿到,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只能一步步慢慢来。

这个酱料厂的名字也很简单,就叫好味道。

开始潘佳业不能能理解她的选择,尝了一次她做的酱,就赞不绝口,竖起了大拇指:“你做这个绝对可以!还缺钱吗?我可以投资。”民以食为天,他现在有钱了,吃的喝的用的都比之前高了不少,在这其中吃的花销是最大的,能挣钱了,这么辛苦,他要是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会去买,价格贵一些也没有关系,这个味道,绝对能赚钱。

只可惜苏茴不需要,她手里也有足够的钱来运转。

材料也不难,她用的材料都不是太罕见的,而且因为改革开放,这里的居民家家户户都养了不少的东西,还有养殖场,这些对于当地没有资本的人来说,是最容易发家致富的途径。

各种蔬菜菜干类的也很简单,找一个附近的村子,下单子,只要给了定金,要什么他们就种什么。

至于一些山货调料之类的,这里没有的话能通过火车运过来,运一次就能用很久。

看到她捣鼓这东西,潘佳业也真正放心了,共事这么久对她的能力他也了解了,要是她再开一间服装厂他真担心,到时候那是她一个人做主的地方,肯定会更受她的重视,这边肯定会有影响的。

现在那边是吃的东西,跟这边穿的搭不上边,他就彻底放心了。

接到电话,另一头的张保国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一点也不意外,还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妈妈做酱做的那么好吃,现在生产出来了面要面向全国,不也是挺正常的嘛。

苏茴想要的市场很大,可不仅仅只是全国,她专门调配的西方口味在他们这里受众不大,主要是为了国外。

她的目标是,让“好味道”在国外超市上架。

一来二去能够认识更多的人,想要买机器,想要买什么东西,也多一条路子。

这时候万元户也慢慢的发酵了,在一些报纸上出现了万元户的说明,在特区,有各方投资商在,不怎么值钱,但是在别的地方,比如说首都那里,万元户出现是值得上报纸、全村轰动的大事件。

用报纸的篇幅大肆报道了不少,就像李村所在的那地方,平静的宛如一滩死水,没有什么活力,要是突然之间有人说我有一万块的存款,是万元户,在大家一年只能挣个几十块的前提下,这一万块是多大的震撼?

假设一年能够存五十,十年五百,一百年六千,对比一下,一万块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当然值得大肆报道。

送儿子去上学之后,苏仲独自一人来了,按照妹妹的地址去找她。

然后他吃惊了,这一栋漂亮的洋房是妹妹的?他没想过,妹妹居然过的这么好!

妹妹带着他转了一圈,然后就被“委以重任”,她免费赊他一些货让他去卖。

到时候卖了给她本钱就好,其余的都是他的,要是卖不出去,拿回来给她。

苏茴也不是没有想过给他一份工作,但是她其实性子比较独。

就跟修行一样,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是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路。

这也是她个人的路,她不想有血缘关系的他们介入。

在她“去世”之前,她都不会让几个小的干涉进来。

虽然目前来看他们都对做生意没兴趣,但是以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