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6/6页)

她报了个数字,回去跟赵夏兰一说,一算,哎哟,这真的能成!同时,苏茴这份人情她也记下了。

这段时间,她还要继续麻烦苏茴住在她家,不过天气变好了之后,她更早出晚归了,是一个很省心的借住人。

……

似乎是一口气把雨都下完了,接下来都是艳阳高照。

陆陆续续的,间房子的开始开工了。

虽然这时候大家都有活,以前都是在冬季农闲的时候起房子的,但是现在这情况不一样啊,一直借助在别人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方便,现在有空了就做一点,怎么也能尽快做好搬出去。

有的家境困难的,还借了不少钱。

这起泥砖很多都是就地取材,但不可能一分钱都不花。

首先开工的就有知青点。

全部知青都来帮忙,加上张成业派来的两个人,一起带着他们知青点的人忙活。

知青点人不少,但是谁都是没有建过这种房子的没有人指点,都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来。

张贵在闲暇的时候也帮着去帮忙,这起的房子不止一间,但其中一间就是他两个妻弟住的,他自然要去帮忙尽一份心力。

看到儿子这样辛苦,李满芬又有些怨言了,小儿媳妇这一胎真的太折腾人了,要是个女儿,那多扫兴啊,因为她,儿媳妇身体差成那样,就只能待在家里做做饭,别的什么都干不了,然后又因为天气的问题,他弟弟的房子塌了,他作为姐夫当然不能只看着,不然别人得怎么说啊。

这更辛苦了,起房子可都是重活,没有什么轻松的活计,轻松的都要给那些女知青做,哪里轮得到正当壮年的儿子。

且这知青点还是村里,只是给知青点借住而已,饭菜中规中矩,一点荤腥都没有,不比去别人家帮忙还能多少吃点肉。

她心疼了,偷偷的把家里的鸡蛋贴补给他。

这鸡蛋她已经很久没有贴补小儿子了,因为她直接贴补了小孙子,她家的鸡蛋出去换盐换针线的,就是两个人的专属,一个是大孙子,一个是小孙子,小儿子在小孙子面前都要往后退一步。

现在他这么辛苦,也不顾念着小孙子了,把他的份先给他老子用。

赵来娣发现了,敢怒不敢言。

不敢应对,也就只能借着摔摔打打,指桑骂槐,发泄自己的怒气。

这都分家了她还这样,没考虑过她们吗。

至于给张锦华吃那是当然的,就他一个大孙子,以后,他们两个也就靠他,他吃好一些是应该的。

本来张贵还想找找的,还能找到一件也是好啊,现在水位也下去了很多,跟原来的差距不大了。

不过因着建房子,就只好把这事搁后了。因为没下雨,水位也降得快,看着水位差不多了,孩子也没禁止下水了,这一下子,不少人都去捞吃的去了。

每次下雨,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最让人欢迎的,就是会把上游的一些鱼虾带到这里来了。

张保国上学,几乎没有了下水的机会,张卫国他们三个下午是不用上学的,带着两个弟弟,到哪里都带着一个小水桶。

他们三个已经给家里捞了两条两斤多的鱼,一斤多的鱼四条,半掌大的十多条,小鱼仔足足有半桶。

另外还有螺、蚌等等。

这收获,在一众同龄人中也是傲视群雄了。

他们这里的沟沟壑壑很多都是相连的,这一段连着那一段,这一节勾着那一节。

于是,这天下午,拿着一桶小鱼回来的张安国手里拿着根金钗,献宝似地:“妈妈,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