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办丧礼简繁各不同,主帅逃姨娘登城墙(第4/4页)

众人换了衣服,吉祥是以吉千户的名义去东府吊丧,鹅姐夫的独眼太扎眼,鹅姐没有要他去,怕喧宾夺主,只是和如意娘一起去了颐园。

鹅姐和如意娘都是家奴,没有资格上香烧纸,就和仆人们在外面磕头,哭了几声,然后一起去找如意。

如意在十里画廊,正在和上夜的女人挂白布幔帐,十里画廊变成了一条白龙,见到娘和鹅姐,如意赶紧迎上去,要她们坐在长廊美人靠上坐下。

鹅姐开门见山,说了脱籍出府的事情,”……你鹅伯伯瞎了一只眼,捡回一条命,他已经为西府赚了很多钱,以后赚不动,只能退了。吉祥要把我们两家人都接出去,刚好老祖宗也走了,你不用非要等明年二十五岁,咱们一起走。”

听说鹅姐夫瞎眼,如意把手捂在胸口,平复着狂跳的心脏,“太凶险了!没想到逃过了海上的天灾,却逃不过长江的人祸,得好好休养。”

“我是一直都想脱籍出府的。只是这里的情况你们也都看见了,颐园为了老祖宗的丧事忙得很,一时脱不开身,就是我明说要走,她们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放我走。”

“芙蓉姐姐和来寿家的想要办的光辉,崔夫人那边说要一切从简,我们这些下人夹在中间……唉,且看在芙蓉姐姐,来寿家的平日对我多有照顾,等忙过三七,出了殡,老祖宗下葬翠微山,我就提脱籍出府的事,这样更有把握一些。”

目前这个情况也确实如此,如意管着颐园除松鹤堂和大厨房以外的所有事务,老祖宗的葬礼,下人们忙得昏天黑地,如意走不了。

“好。”鹅姐说道:“二十一天而已,我们等你一起走。唉,希望能顺利。”

如意说道:“还剩不到二十天了,你们都不要担心我,我叫如意嘛,无论干啥都能如我心意。”

第三天就是大殓,老祖宗遗体入棺的日子,大殓是大日子,皇上和张太后都派了太监女官来祭告,张太后还赐了一枚玉蝉,在大殓的时候,放进了遗体的口中。

盖上棺盖,顶棺钉的时候,两个侯爷哭的不能自已,东府侯爷甚至一度扑过去抢了棺材钉,不准钉棺材。

西府侯爷更会演,抢了锤子,哭道:“你们若要钉钉子,就把钉子钉在我身上吧!”

众人连忙哭着去劝,好容易才把棺材钉和锤子抢过去,不曾误了吉时。

一旁芙蓉冷冷的瞧着这一幕,心更冷,生时不知孝顺,死后一个比一个蹦的高,都是演给别人瞧的。

大殓已毕,棺材在灵堂停放,棺材前头点着一盏灯,棺材的右边竖着一面旗幡,旗幡由一根竹杠悬挂着,上面写着“诏封昌国公夫人张门金氏之柩”。

和尚和道士围着棺材打转,各念各的经。

客人们带着三牲祭桌、纸扎冥纸等等过来拜祭,所有的孝棚都堆满了各种祭品,夜里抬出来烧给老祖宗,火光冲天,照亮了颐园,颐园的天空红彤彤的,仿佛是不夜天,从天黑烧到天明都烧不完。

且说颐园办丧事,时而俭省,时而铺张,如意等人劳心劳力,另一边,千里之外的南京,魏国公府。

自打宁王起兵谋反,一开始江西驻军猝不及防,宁王顺利夺下了九江,南康,甚至占领了安庆,剑指南京城!

南京之所以叫做南京,是因为这是大明在南方的都城,有内阁六部锦衣卫等等朝廷中央政权组织,还有国子监都是齐全的,以前大明都城就在这里,是永乐大帝后来为了国防,天子守国门,而把都城迁到北京去,但这里一直都是大明的国都,由魏国公一脉世代镇守南京。

但是,这一代的魏国公是个草包懦夫,听说宁王的军队要攻打南京了,这个魏国公居然从军营里跑出来了!

他一个人跑回魏国公府,要府里所有人打点好金银细软,举家逃亡。

所有人都打点好了行李,唯有身怀六甲的姨娘童红霞迟迟没有来。

红霞肚子里的孩子是魏国公子嗣最大的希望,她不来,魏国公不敢带着其他人跑啊!

魏国公连忙派了几波人去催,但这些人都回来说,他们找不到童姨娘!

红霞去哪儿了?

此刻,她身披盔甲,身边跟着丫鬟红桃,一步步登上了南京城墙!

“各位将士!”红霞大声说道:“我们魏国公徐家世世代代镇守南京,已经有百年,那些说什么魏国公逃跑都是反贼散发的可耻谣言!就像太后懿旨一样,都是假的!”

“我肚子里的孩子,是魏国公唯一的骨血,我和孩子就在这里,他怎么可能逃跑?他是看见南京城防虚弱,出城搬救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