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年夜饭母女小团圆,烧头香一年又一年(第3/4页)
吃了饭,如意和如意娘回到大厨房,坐在灶台下,膝盖对膝盖的闲聊,等天色稍稍有些黯淡、十里画廊的气死风灯笼一个个点亮的时候,严嬷嬷进来说道:
“东府那边的祭祀快要差不多了,荤菜可以先下锅了,等主子们回到松鹤堂,装进食盒里提过去,随时听候吩咐摆饭。”
“今晚辛苦各位,拿出十二分的本事来把年夜饭做好,得了赏钱,我绝不藏私,都拿出来大家平分!”
众厨娘纷纷举着勺子、铲子、擀面杖等等欢呼,如意拿起烧火棍也混进去,一起乐。
如意娘做的四喜丸子炸定型之后还要文火慢炖一些时间,立刻开火做菜,如意拿起烧火棍在捅了捅,让火更旺盛。
严嬷嬷在一个个灶台间巡视,每一道年夜菜做好装进食盒之前,她都拿起筷子夹在自己碗里,用另一双筷子尝尝味道,她点头之后,才能提走。
如意娘把四喜丸子炖好了,严嬷嬷亲自炒了浇头,淋在丸子上,还放了几朵用白菜和萝卜雕好的花朵。
老祖宗喜欢梅花,厨娘用红心萝卜雕刻的红梅,用白菜雕刻的白梅,简直娇艳欲滴。
红白梅花点缀在四喜丸子里,把粗胖滚圆的大丸子都映衬的眉清目秀起来。就是八戒插戴上这两朵蔬菜雕花,都能成为猪中潘安。
如意娘赞叹不已,直说自己来这里见大世面了。
三盘锅塌豆腐和四喜丸子都送到松鹤堂去了,如意娘把剩下的丸子和豆腐分成两份,如意都装进食盒,一份送给承恩阁蝉妈妈,一份给了东门看大门的吉祥赵铁柱他们。
约过了半个时辰,松鹤堂方向燃起了烟火,那烟火密密麻麻,五颜六色,似乎要把黑夜点燃了,就像一颗颗流星划破天际,坠落在长寿湖,然后变成了十里画廊下一盏盏的灯笼。
如意和如意娘站在外头仰头看烟花,如意比母亲还高一个半头,她披着大氅,把母亲一起包裹进去,母女两个依偎在寒天雪地里,分外幸福。
过了好一会,烟花停歇,明天张家的诰命夫人们又要一清早进宫朝贺,有官位的三个男人——两府侯爷和东府大少爷张宗说也要进宫参加正旦日的大朝会,夜里都要好好休息,所以烟花爆竹没有整夜的放。
如意和如意娘回到大厨房,松鹤堂就派来丫鬟婆子们抬着两箩筐的钱,和一匣子小银馃子、一匣子小金馃子来给做年夜饭的大厨房的人打赏了。
如意娘分到了一吊钱,八个银馃子和八个金馃子,这当然远远比不上她在外头做大席赚的钱,但是这份给老祖宗做过年夜饭的荣耀,能让如意娘以后的工钱水涨船高。
如意不是大厨房的人,分不到打赏,但是她得了三年来第一次和母亲一起吃年夜饭的甜蜜温馨,心中那个美啊,一直到夜里做的梦都是甜的!
次日,大年初一,正旦日,天没亮时,张家有官爵的男人们穿着朝服,奔赴大朝会。
老祖宗等四个女人再次按照品装装扮,进宫朝贺。这一回因二小姐张言华来了月信,不便在长久在寒天里站立受冻,随侍周夫人的,就变成了继女大小姐张德华。
随侍老祖宗的变成了芙蓉姑娘,芙蓉姑娘跟随老祖宗在宫里生活了很久,对她而言是轻车熟路。
随侍崔夫人的依然是三小姐张容华。
随侍夏少奶奶也换人了,变成了红霞。因为昨晚放烟花爆竹,瑶哥儿第一次看到这个漫天撒花的场面,未免有些兴奋。
昨晚睡觉不安稳,频频夜哭尿炕,今天凌晨时微微有些发烧,夏少奶奶不放心别人照顾儿子,她最信任奶娘魏紫,就要魏紫留在东府。
至于为何带上刚刚才升了二等的丫鬟红霞,这不是要看大管家夫妻来禄夫妇的面子嘛,夏少奶奶将来必定会接管东府的,提前拉拢一下大管家准没错。
红霞虽大大咧咧,做事还是靠谱的,何况,她面色红润,长得壮实,一看就能在寒风里抗很久的样子,
大年初一,新春到,主子们一个个穿戴隆重,去享受家族荣耀。
家奴们也有自己的开心,就像承恩阁的蝉妈妈,她天没亮就起床了,检查自己的烧香包,今天她要去京城各大寺庙烧香,为父母祈福。
如意听到隔壁动静,也跟着起床了,笑道:“妈妈起这么早啊,是赶着烧头香吗?”
蝉妈妈说道:“头香是赶不上了,头一炉香勉勉强强吧。”
“谁说赶不上,嬷嬷随我来。”如意穿上厚袄,带着蝉妈妈下山,来到了通往大街的北门。
北门外,有个小厮赶着一辆马车等候着,正是洒扫头领辛婆子的儿子,丑时生的,小名叫做丑儿,大名就叫做辛丑。
如意说道:“辛丑,你今天就负责送蝉妈妈去各大寺庙烧香,这么早,可以赶上烧头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