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为放假挥笔排班忙,说陪嫁勾起陈年事(第3/3页)

老祖宗闭着眼睛,歪在炕上,来寿家的坐在圈椅上,王嬷嬷坐在小杌子上,身边都有一杯茶和一个装着各种茶果的剔红攒盒。

王嬷嬷说道:“老祖宗,大小姐四个陪嫁丫鬟,我拟了四个名单,请老祖宗把把关,看妥不妥当。”

老祖宗扬了扬手,“说吧。”

王嬷嬷说道:“姚黄,赵粉,豆绿,石榴。”

前面三个都是牡丹花,就最后一个是水果,显得不伦不类。

果然,老祖宗睁开了眼睛,“石榴?就是上回周氏要送给夏氏的石榴?会按摩的那个?这个周氏,要我怎么说她呢,就是不知悔改,尽做些讨人嫌的事。”

“正是。”王嬷嬷说道:“她老子娘都在翠微山国公爷长眠之地看管祭屋祭田,是咱们家的家生子,人是可靠的。我跟石榴背地里商量过了,等她陪嫁过去,转过一年,就把她老子娘的身契都送到大小姐手里,要她老子娘管着大小姐的陪嫁铺面或者田庄。以后全家都是大小姐的人。”

大小姐张德华嫁到定国公府,就是年仅十八岁的定国公夫人了,诰命比周夫人还高,定国公府百年国公府,根基深厚,可不像张家一门两侯这种根基尚浅的“暴发户”。

石榴又不傻,当然是跟着年轻的定国公夫人更有前途。

周夫人这回,又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老祖宗想了想,说道:“我记得德华房里有个丫头,生的很是标致,性格沉稳,左眼下面有一颗胭脂记,这是福相啊,鸿(红)运当头。这丫头不错。”

王嬷嬷忙道:“她就叫做胭脂。姚黄也说她不错,模样好,性格好,还是咱们的家生子,不过,她还是留在咱们家里吧,不适合当大小姐的陪嫁丫鬟。”

老祖宗问道:“为什么?”

来寿家的连忙说道:“老祖宗贵人多忘事,这不是因为胭脂她娘的出身嘛,怕将来麻烦。”

老祖宗神色茫然,“胭脂她娘怎么了?”

来寿家和王嬷嬷对视一眼,来寿家的从圈椅上站起来,走到炕边,坐了半边屁股,说道:

“胭脂她娘郑姑娘,是以前石家的后人,就是当年一门一公一侯的石家?如今石家虽然抄家灭族了,但亲家武安侯府郑家还在,且看在武安侯的面子上,郑姑娘的后人,咱们张家给一碗安生饭吃,养着就行了,陪嫁出去,会给大小姐添麻烦的。”

“哦,是她呀!”老祖宗猛然想起来了,说道:“瞧我这记性,越来越差,连郑姑娘都忘记了。”

来寿家的说道:“也难怪老祖宗会忘记,这个郑姑娘三年前就死了,那年大旱,闹水痘,东西两府好些孩子过了病气,郑姑娘本来身子就弱,为了照顾一双染病的儿女,她倒下了,我还格外给她家二十两烧埋银子,让九指好好安葬郑姑娘。”

“当时府里还有好些人不服气呢,说其他家都是死了孩子才给二十两烧埋银子,怎么唯独她家死了大人也给?”

“更有离谱的,还编排我看中了九指长得俊!想要把他纳为幕下之宾呢,一把年纪,老妇撩发少年狂了。”

老祖宗笑道:“但凡有点本事的女人,就有人编排泼脏水,最容易泼向女人的脏水,就是男女那点事。”

这一点,王嬷嬷也深有感触,连连点头,“老祖宗说的对。来寿家的受委屈了,郑姑娘的来历不能往外说,有冤无处诉。”

来寿家笑道:“我不委屈,九指狠狠揍了那几个人,就没人再敢胡说八道了。”

老祖宗缓缓坐起来,看了看外头的天色,说道:“天什么时候黑的?这么晚了,怎么还不摆饭?”

一听这话,来寿家和王嬷嬷又对视一眼:老祖宗这是怎么了?记性变得这么差?忘记郑姑娘也就罢了,但才刚刚吃过晚饭,大家喝茶消食呢,怎么又说没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