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遇侯爷金屋要藏贼,提马桶如意抱不平(第3/4页)
好几万两银子啊!如意一颗心悬起来了,表面还是装作镇定,“是。”
王嬷嬷说道:“老祖宗惯用的一些东西下午就会送过来,其中有一张罗汉榻——老人家年纪大了,坐一会就得歪靠着,以后这张罗汉榻就常摆在那里,不搬走了。”
“你把承恩阁的地炕烧得暖和点,今晚挂了米芾真迹,你就在一楼罗汉榻上睡,守着里头不准离开。”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到了,如意点头道:“是,画在那里,人就在那里。”
否则,我全家的性命都赔不起。
王嬷嬷离开不久,松鹤堂就来人了,浩浩荡荡,就像搬家似的。
先是几个粗使婆子推着一辆大车,车上就是一张罗汉榻,承恩阁在山上,有人走的台阶,也有车行的石板坡,但罗汉榻太重,坡面又陡,推来推去都推不上去,还差点把婆子们撞到地上。
后来,把看门的小厮们都叫来一起推,才把罗汉榻推上去。
如意在承恩阁里盯着,恨不得长出四只眼睛,“慢点!小心把墙壁的漆面嗑花了。”
又道:“那个熏笼,里头的炭熄了没有?今天不能有明火。”
“屏风不要放在那里,会挡住光的。”
如意正忙着,进来一个穿戴体面,梳着妇人头的年轻媳妇,年轻媳妇说道:“谁是承恩阁管事的?”
如意说道:“是我,我叫如意,负责看守承恩阁。”
年轻媳妇打量着如意,“你就是如意,还这么小啊……幸亏我提前来瞧瞧,老太太明天要到你这里看画赏景,东西两府的三位小姐也要来作陪,虽不准备在这里吃饭,但茶水茶点是免不了的,你们这里烧水的地方在哪里?”
什么?还要来三位千金小姐!
这得添多少活儿啊!
如意内心晴天霹雳,还努力保持笑脸,说道:“我们看房子的吃住烧水都在下人们住的后罩房里。承恩阁后面有个四合院,院子里正屋厢房厨房都是齐全的,预备给主子们更衣休息,我们定时打扫,干干净净的,那里有炉灶,烧水的壶等厨具,就是没有杯盘碗盏这些器皿。”
年轻媳妇点点头,“有没有杯盘都无所谓,老祖宗入口的东西,我们都是自带,不用外头的——你先带我瞧瞧去,看还要添置些什么。”
如意点点头,说道:“好,请跟我走——不知如何称呼您呢?”
年轻媳妇说道:“我叫腊梅。”
原来她就是腊梅!东府大总管来福的寡妇女儿,差点改嫁了二管家来禄,难怪这么年轻就梳着妇人头。
腊梅在松鹤堂当差,属于一等的管事媳妇,管着老祖宗的人情往来送礼、和出门的事情。
承恩阁又高又偏僻,需要提前准备很多东西,所以来承恩阁也算是“出门”。
如意说道:“腊梅姐姐这边走。”
如意心道:腊梅的眉眼有点像王嬷嬷,她长得像小姨,和亲娘来福家的倒不是很像。
承恩阁后面是个敞亮板正的四合院,正屋有五间,东西两边还各有两间耳房。
东西厢房也是各有五间,厨房在东南角,有大灶和两个红泥小灶,以及一大一小两个水缸,大小水缸都是空的,盖着木盖,里头很干净。
腊梅说道:“下午会有人送水,大缸里就是普通清水,下人们喝,或者洗手用的;小水缸里是从玉泉山运来的泉水,老祖宗和三位小姐们只喝玉泉山泉水,可别搞混了。”
如意忙道:“是,我会盯着她们的。”
腊梅说道:“承恩阁烧水有专门的烧火丫头,不用你管,你只管别装错水就行了。”
到了正屋,腊梅皱了眉头,“这屋里好冷,这里有没有地炕房?”
“没有地炕,只有炕。”如意把腊梅引到东边第二间大炕房,“因这里一直没有主子们来,炕还没烧过,所以冷,今天把炕烧起来,再笼几个火盆熏笼,把屋子暖一暖,明天就不冷了,在这里休息,换件衣服还是可以的。”
“只是屋里有明火,得一直有人看着,离不得人,我还得忙着承恩阁的事,需要松鹤堂派人来看着房子。”
山头上没有水源,防火最关键,上回差点被帚儿给点了,如意从此特别注意防火。
“行。”腊梅说道:“我要两个丫鬟在这里收拾屋子、值夜。”
如意忙道:“怕是红罗炭不太够用,之前送的炭只够烧承恩阁的地炕。”
腊梅说道:“我要她们再送十筐过来。”
又指着两个耳房,“这两个房里把香盒准备好,预备放马桶。”香盒是除异味的。
腊梅做事情干净利索,绝无一句废话,这一点和她小姨王嬷嬷也很相似。
如意一一应下,约过了半个时辰,四合院进进出出许多丫鬟婆子,拿着,抬着一包包、一箱箱的东西,简直比普通人家搬家还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