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集〕(第10/11页)
袅袅的炊烟随着升腾的雾霭飘向空中……众多的景致配置在长长的镜面里,是那样的质朴,那样的悦目。
从爱溪何宅到江滨湿地绿廊,从香溪到南江到龙溪古月桥。陈江河的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翻腾着一幕幕往事:时光悠悠,苇草青青,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竹筏驶到龙溪古月桥,夫妻俩意味深长对视而笑,眼中满是美好与感动。
寻梦在哪里?在绿意葱茏处。竹筏穿过丽水溪荡过白石湾,陈江河回头,骆玉珠正凝视他的背影,两人相视甜蜜一笑。
一幕幕往事在陈江河的脑海里闪现:
那一回,他将妻子拉上树屋,自己也坐到一旁,夫妻俩相互依偎,望着夕阳……
绑架时,与骆玉珠在东欧密室交错而过那一瞬间的深情对视……
董事会,夫妻俩怒目而视,他愤然离去……
多少往事可堪回忆啊,陈江河凝想着:
杨氏楼下,夫妻俩争执吵架……
灯下,骆玉珠为他泡茶,两人默黙对坐无语……
年三十,一家三口煮汤圆、放烟花,在小货车中挤在一起……
记忆越远越清晰,一些更遥远的人生片断也闪现在他脑海里:
火车上,青年陈江河举着那块砖头大喊,骆玉珠拉着小王旭含泪站在月台……
骆玉珠跳下车,与陈江河含笑对望……
桥下,少年骆玉珠与少年陈江河嬉戏,打闹,像小动物般相互依偎,睡在一起……
夕阳的余晖挥洒在江面上,夫妻俩变成了金色的雕像,随着竹筏缓缓驶向远方那烟波浩渺的天际……
二
元宵节的礼花炸响了夜空,在陈家别墅大院里,陈江河一家人欢声笑语,锅中煮着汤圆,大门上也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
骆玉珠跟赵姐惊喜地瞧着蔡晓丹做饭:“小汤唯”刀功熟练、炒菜有模有样。
骆天宝与大狗在院中摆起鞭炮,巧姑挺着大肚子在一旁捂着耳朵笑望。
陈江河关注着陈路调试电脑,屏幕上出现了王旭、邱岩的影像。
“妈,快来!快来看我哥!”
一家人都聚在电脑前。
在美景如画的小镇,王旭与邱岩冲晃动的手机视频挥手:“爸!妈!元宵节快乐!”
骆玉珠:“好,好!你们那边怎么样?”
王旭:“爸,妈!我跟邱岩赶不回去,在这里给你们送祝福啦!”
陈江河笑着点头,邱岩幸福地举起手,亮着钻戒:“妈,爸,你们看!”
巧姑、蔡晓丹哎哟叫起来,一家人笑成一团,陈江河与骆玉珠也相视而笑。
视频中,王旭搂住邱岩,两人的头靠在一起。
元宵节民间文艺会演开始了!陈家村组织了赶庙会、演婺剧、迎龙灯等民间文艺活动,邀请了全市各镇的文艺团队:大陈镇八里桥头的“叠罗汉”; 赤岸镇乔亭村的“义乌兵”;后宅街道曹村的“龙虎大旗”、后傅村的“踩高跷”;城西街道枫溪村的“走马灯”; 江东街道大元村的“舞狮队”。
陈路和蔡晓丹参加了陈家村的“腰鼓队”和 “十字莲花”演出。
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韵味的义乌婺剧《孝义乌伤》会演开始了,远处传来阵阵锣鼓声、呐喊声。
“叠罗汉”的场地上人山人海。这项体育舞蹈在搬上舞台之前,是古义乌人自娱自乐的表现形式。古义乌人崇文尚武,故演员在兵器的使用上,随手拈来的家具、农具都是武器,家里的扁担、簸箕、板凳、锄头等就可以招招致人死地,表现出义乌人尚武的一面。
陈路和蔡晓丹也成了演员,他们在人群中忽隐忽现。蔡晓丹也能敲击出清脆的伴奏音乐,亦文亦武,乐在其中;她又笑又跳又叫,一刻也不停歇,仿佛一只逗人开心的八音盒,声音又像百灵鸟。
“戚家军来了!”,看到“义乌兵走阵图”,陈江河向亲人们介绍:义乌,这是一块英雄辈出的土地。每当国家、民族危难时,我们历朝历代的义乌先辈总能够舍生取义,精忠报国。你看,“三千越甲”、“义乌兵”、“戚家军”、“义乌营”,他们挺身而出,侠客英雄,君子大家,在义乌层出不穷。
今天,陈家村广袤的山川、溪畔、大地涂满了鲜艳的色彩,陈家村附近的每一条林间大道上都挤满了人,这里的风景恍若油画,飘着各种烟火的灿烂的天空,加重了油画的色彩。
三
家里要添丁生财啦,陈江河家设立了重奖,力邀陈家村龙灯上金水山庄。
陈路洪亮地喊了一声:“过大年,真有味,快来看迎龙灯喽……”
龙灯经过的每一个村庄,都有人“摆斋”,人们上香祈福,供奉礼拜,鸣放鞭炮。热情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龙灯尾巴随龙灯头行进,穿进绕出,你来我往,人们忘记了初衷,笑语喧哗,纵情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