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之源(第7/8页)

,造不精,杂以卉莽〔2〕,饮之成疾。茶为累〔3〕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4〕,中者生百济、新罗〔5〕,下者生高丽〔6〕。有生泽州〔7〕、易州〔8〕、幽州〔9〕、檀州〔10〕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11〕,使六疾12〕不瘳〔13〕。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注释】

〔1〕不时:不适时,不合时。文中指在不合适的时节采摘茶叶。

〔2〕卉莽:野草。

〔3〕累:麻烦,祸害。

〔4〕上党:唐朝郡名,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市长子、潞城一带。

〔5〕百济、新罗:唐朝时位于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小国家,百济在朝鲜半岛西南部的汉江流域一带,新罗在朝鲜半岛东南部。

〔6〕高丽:古时也称高句丽国,位于今天朝鲜的北部地区。

〔7〕泽州:唐时为河东道高平郡,即为今天山西晋城。

〔8〕易州:唐时为河北道上谷郡,位于今河北易县一带。

〔9〕幽州:唐时为河北道范阳郡,位于今北京周边地区。

〔10〕檀州:唐时为河北道密云郡,位于今北京密云县一带。

〔11〕荠苨:一种类似人参的野果。味甘,性微寒。可入药,有清热化痰、解毒功能。

〔12〕六疾:指人遇阴、阳、风、雨、晦、明等天气所得的六种疾病。即为寒疾、热疾、末疾、腹疾、惑疾、心疾。后来人们也用“六疾”来代指各种疾病。

〔13〕瘳:病症被治愈。

【译文】

假如采摘茶叶不按时节,制作茶叶的工艺不够精细,茶里充斥着杂草枯叶,这样的茶喝完后会让人生病。茶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和人参是一样的。最好的人参产自上党,中等的产自百济、新罗,最次的产自高丽。而产自泽州、易洲、幽州、檀州等地的人参,根本没有任何药用效果,更何况那些还不如它们的人参。如果误把和人参类似的荠苨吃下去,就会延误病情。知道劣质人参或假人参对身体的危害,也就明白了劣茶对人的危害。

【延伸阅读】

对于茶的优劣,判别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是观、闻、尝、摸。

观。每种茶都有它的外形特点,可以通过看叶的形状,看干茶的色泽来判别茶叶的好坏。一般来说,好茶叶都是造型优美、表面光滑。另外,还可以看茶汤颜色,茶渣嫩度、色泽来辨别。茶汤清澈透亮为优,浑浊暗淡为劣。茶渣叶片表面光滑细腻,质嫩且呈现嫩绿色或绿色的为上;叶片上脉络清晰、有锯齿边缘,颜色为褐黄色或褐绿色的为劣。

闻。香气优雅浓郁,令人身心舒畅的,属于好茶;味道香浓,但冲泡后没有清新天然的茶香,属于中等茶;劣质茶味道粗老,冲泡后也干涩无清香。

尝。尝茶的时候,应该让茶汤充满舌头的每个部位,这样才能充分感受茶的味道。上等茶茶汤浓厚、醇爽,先苦而后味甘甜;劣质茶味道寡淡,有粗涩滞钝感。

摸。从手的触觉来说,好茶冲泡的茶渣叶片肥厚柔软;劣质茶的叶质粗老,冲泡后摸起来硬而薄。

【名家杂论】

茶,无酒之烈,无糖之甘,无药之苦。

它安然平和,香气或甜润馥郁,或清幽淡雅,或弥久高爽,不一而足。或清香、高香、浓香、幽香、纯香、毫香、嫩香、甜香、火香、陈香,品类繁盛。

唐代诗人李德裕描述茶之香时写道:“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则形容:“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在诗人笔下,茶的香气余味无穷,让人飘然若仙。北宋文学大家苏东坡则认为,茶不仅能让人肌骨生香,它本身就是一个通体生香的美人,“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古人认为兰花的香气具有王者气质,因此很多文人也用兰香来形容茶香。王禹偁称赞茶香为 “香袭芝兰关窍气” 。范仲淹赞美茶之香为“斗茶香兮薄兰芷”。

奇妙的是,茶中含有七百多种香气化合物,这些香气的成分含量在不同类型的茶中也有所不同。有些在高温度中发散,有些在低温度中发散,有些则在冷水中就能香气四溢。可见,享受茶香时,在不同温度下品味,也许能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中国十大名茶甄别

西湖龙井

产自浙江杭州的西湖一带。叶片细嫩,色泽绿黄,手感光滑,芽叶匀称,没有夹蒂和碎片,形态小巧玲珑。龙井茶以色泽黄嫩、高香持久的狮峰龙井为上品。假冒的龙井茶不具清香味,一般是青草味,而且夹蒂多,手感涩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