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祖国不会忘记!(第2/3页)

看着那台子努力回想,也觉得过往的三十几年,从未跟这等荣耀扯上过一毛钱关系。

连听说,都只有一次。

小时候,老爸对着电视新闻里的授功大会,跟他聊过,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是领导人开大会,决策大事的地方,他们的老团长,就在这里授过奖,一等功!

当时,他并不懂得何为荣耀,还问了老爹一句:“你一起去了吗?”

他那时小,就是好奇,却气得老头子大骂:

“那是想去就能去的?你要是能去一次,老子睡着都能笑醒!”

今天,他懂了,他来了。

获得的,是远超老爹偶像,那位老团长的荣耀。

他脑子一片混沌,只觉得有诸多念头闪过。

一向淡泊亲戚的他,忽然很想打个电话问问老头子,方家的祖坟,家祠在哪。

毕业的时候,大家说同学会哪年办来着?

小时候那个捡了一根特别直,特别趁手的木棒,然后牛逼哄哄跟一众小伙伴炫耀他是丐帮十八代传人,让方淮的无比羡慕的黄姓小伙伴搬到哪里去了?

杨哥,还有她的闺蜜们,在看电视吗?

这是他军旅生涯的最高荣耀啊!不会有更高了!要让自己认识,和认识自己的人,统统都看到!

如果有记者此时采访他,问他什么感受,他一定会回问一句:中过特等奖吗?

然后接上一句:特等奖,比起特等功,不值一提!

八一勋章,就是真正的特等功!

方淮的疯狂想象,一直持续到了军装首长下台,发言台的那位领导继续朗声发言结束的那一刻。

“希望被授予荣誉的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绩!

中央……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掌声雷鸣,经久不息,一浪一浪,并不符合部队训练的三种掌声标准,直到有些激昂急促的军乐声响起,才渐渐散去。

旁边的曹毅终于看到机器全部翻转,对准了台上,并且有工作人员向这边走来,才转头看着还有些恍惚的方淮,笑容都快咧出花了,压抑着低声道:

“发什么愣?上台,领奖了!八一勋章啊!你小子,要留在消防史上了!”

“哦……哦!”

方淮回神,发现前面解放军座次里的金师长已经在工作人员邀请下起身,并且有工作人员往这边过来,这才急忙站起来,走出位置,迎了上去。

“你好!方淮同志,请到台下等待,你和金一鸣同志最后上台!”工作人员似乎怕他慌乱,低声嘱咐道。

方淮张了张口,没说出话来,点点头,快步走进逐渐在台下汇聚,准备上台领奖的人流里,找到了金师长,排在他后面,便迫不及待的趁着军乐掩护贴背问道:

“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跟我说一声?”

金师长轻微摇了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

事实上,他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

这几个月,八一大楼为了这个决定前后开了五次会,这不仅是一次授功,更是关于一项至高荣誉的设立。

这一次地震,面对大规模的生死考验,英雄如潮水般涌出,更有唐家山突击队这样的突出贡献者,八一大楼多次讨论决定,要为和平年代具有重大贡献的军人,确立更高层面,更具荣誉感的嘉奖方式。

前三次会商定细节,第四次是前天晚上,所有领导签完字之后,凌晨加班,拟出嘉奖决定,并确定此项决定在大会上宣布。

第五次会是昨天,确立大会之后同步授予「八一勋章」的其他人员名单,并跟办公厅商量修改相关讲话稿和会议流程。

很匆忙。

匆忙的原因,是因为这几个月,国家力量正在逐步排除以唐家山堰塞湖为主的三十几个堰塞湖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逐步考察规划后续是否利用这些堰塞湖。

出于水利安全需要,勘查期间,相关的事情全部保密了,不予报道,直至大会开始前一段时间,才解除保密要求,开始讨论授功的事情。

部里当初授予方淮一等功,是考虑到方淮列兵身份才作出的决定。

而这次的八一勋章,不是军奖制,是评选制,评的是军人经历,而不是具体某次表现,并不冲突。

内部评选时,八一大楼的参谋还没调方淮的档案,光从今年的新闻报道里就找到了关于方淮的大量资料,短短大半年,方淮竟然接受了数次采访,有火场的,汉旺震区的,还有洪水现场的央视专访,天津大比武赛场,和消防局的个人夺冠报道。

个人资料再一汇总,当时领导们都在咂嘴儿。

看着资料,都能感觉到他这一年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