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连连针对(第2/3页)

比如说火场侦查,我们上节课讲到了什么?”

宗教员反身,在黑板上写下:

可见,与不可见迹象。

“这个,才是火情侦查的两个分类。”

宗教员写完,粉笔再往桌上潇洒一丢,笑道:

“这是与本节课相连接的内容,首战力量到场后,确定建筑类型,是从预案阶段开始,并在火灾发生时,变得具体。

对建筑结构的判断之后,方淮说对了一点,绕场观察。

首先,是烟气。”

宗教员又拿起粉笔,开始咚咚咚在黑板上写板书。

“绕场观察中,烟气形态,部分说明了主要燃烧物是何物,至于哪种燃烧物对应哪种烟气形态,书上有,我们不细讲。

另外,烟气方向,也很重要。

当你发现建筑物单侧排烟,另一侧有通风口,却没有烟,那么说明,这是进气口。

所以绕场观察中,我们可以进行处置,那就是想法关闭这些通风口,现代建筑物通常通风受限,减少内部氧气入口,可以有效抑制燃烧。

如果绕场时发现了明显的火焰冒出,那么可以快速出枪,对火焰冒出口进行压制,达到快速控火降温的目的。

这是绕场中要体现的效率。

那没烟没火,怎么办呢?

那就要使用热成像仪器来判断了,火源极高的热辐射,足以让任何一个完好的热成像仪显示出形态,但至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这个仪器发挥他正确的作用,你们潜意识里对这个东西的判断,是搜救被困人员才会使用的仪器。”

这话带了点教训的口吻,但大家都不做声。

这是事实。

也不是不用,演习还是经常用的,火场门口端出来,容易被老百姓笑。

老百姓是不会觉得你专业的。

咋的,你们看不见火?不赶紧去救,在这磨磨唧唧捣鼓什么玩意儿呢?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觉得不实用,耽误了时间,不过,你们的身份,即将变为指挥员,请你们转变思想,理论你们必须得懂。”

宗教员说着,看向方淮:

“尤其是你,1号,你写出来的东西,正在影响上层决策。”

这话一出,方淮又成了全场眼神的焦点。

我擦了个亲娘,他能影响上层决策?

方淮在他们眼中,变得深不可测起来。

而更加深不可测的,是台上的宗教员,因为他能把方淮教训得接不上话啊。

方淮内心像吃了屎。

大哥,你到底看没看过我的东西?我特么一直说抢险救援,大应急,什么时候提过火灾了?

我对我军的救火能力还是很肯定的好吧?

你特么揪着火不放了。

宗教员看到方淮哑口无言,脸上有了点笑意,似乎已经看到了一个领导重视的决策在他们一干人指导下落地所带来的利益。

实际上,他并未看过方淮的方案,只是大比武赛场方淮汇报时,有一位跟几个教员相熟的领导在场,向他们谈了一些内容,和对这方案的想法。

那位领导的评价是:大决策,就是有些凌乱了。

还有,局长可能动心了。

这还不得沾个边?

自从他们得知这个情况,教研组就有不少人在暗自关心方淮这个学员的入学情况,今天宗教员只是打个前站,很快,还将有赵钱孙李教员,谁拿下方淮,指导组谁就是组长。

方淮不晓得这些,但他晓得一件事。

无关人等,别来沾边。

很清澈的事,别搞腌杂了,只有提供实际支持的领导,才有资格在方案上留名。

“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

宗教员站在台上,自然没有细细观察方淮表情的时间,证明了方淮理论上的缺乏,便开始接着上课。

“在侦查过程中要注意听音,火场高压状态,会有气脉流动,震颤的现象,常常伴随着哨音,向高压位置射水,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这堂课,大家听得格外认真。

因为宗教员透露出的信息,牢牢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

宗教员也讲得很畅快。

受害者只有方淮一人。

方淮是很想放平心态听课的,因为宗教员的讲解里,对他来说,确实有不少干货。

但这个教员老是喜欢用“XX课我们讲过”代指一些东西,到底讲过什么,也不重提,因为前课的缺乏,方淮精神再集中,对内容也有点断顿。

这种讲课方式就是一失永失,像城市里的红绿灯,一旦这个绿灯你没赶上,下一个灯大概率也是红的。

厚厚几百页的理论书,方淮大概翻看了一下,案例抄得也太多了,国内外都有,要通读都得挺多时间,从里面找重点出来背,就是个大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