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蹲守指挥中心(第2/5页)

增加一个小组出勤制度,带一下消防科研所的问题。

当然,只能带一下。

这件事,恐怕是国内消防最接近西方资本主义的部分,研发装备,几乎靠企业,进口,相关部门,几乎没有任何产出。

目前扎根国内的消防企业,比较拿得出手的中国消防企业集团,是中外合资,排名第二的海湾安全技术公司,则是外资公司。

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不是不好,但消防的巨头公司都有外资背景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国内的消防技术研究,还处于完全的落后阶段,亟待积极投入。

国内消防部门的科研几乎只停留在纸上阶段的问题,这么明显的缺口,不会没有人看到的,关键的问题,估计还是钱。

还有,就还是那个问题,专业人才的培养。

这些东西,领导看看就好,暂时落实不了的东西,咱们不搞多了,先把标题填上去,以后再详写内容。

他如今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用急着一次把想表达的全表达出来,以防表达的时机不再,如今上有领导接应,只要条件合适,他随时可以表达意见。

要领导愿意一直接应他,保持这种优势,就得让领导满意。

不能犟。

第二件事,就是安顺平坝的连环车祸。

那件事,应该是18日的上午发生的,并不是贵阳境内,而是增援,具体的过程,方淮前世并不太清楚,当时只顾着悲伤了。

那时他又是新兵,两日以后,才被允许参加了舅舅的追悼会。

他只从别人口中知道了一些舅舅被撞的细节,他是停在了一辆大巴车的后面,被后面的救护车追尾,后面的车接连撞上来,舅舅的车被整个撞废了。

听说是个山谷路段,当时的现场,血腥得很。

具体的,恐怕只有亲临现场,才知道。

怎么确保李支不出事?

预警……不太现实,首先他不确定具体的路段,其次,这么具体的事,他怎么说?冒着风险说了,就能保证不发生吗?

方淮摸着额头,沉思着。

……

当晚,8点半,方淮出了机场。

却并未归队,而是到支队附近,找了家酒店住下。

……

翌日,9月18日,周四。

今天的贵阳,有些萧瑟。

九月刚下旬,早上八点过,阳光尚不见明朗,整个天上白茫茫的,一阵风来,竟然带着点寒意。

方淮提着两个迷彩包,来到了一处街边栅栏围着的院落楼下。

贵阳支队机关,是临街的,或许因为总队机关也在贵阳,这里的修建规格和面积倒不是很高,一栋主楼,两个开口,外面院子也不大。

方淮逛了一圈儿,在院里没有发现李支的车,全勤指挥部的两辆车也还在后院安安稳稳停着,说明并未出警,便在前院晃荡了一小会。

直到八点四十,来往的人都没了,机关的几乎全都上了楼,李支的车还没来。

正准备上楼去问问,成政委的01号车进来了。

方淮赶紧往楼里进去,往电梯口躲了一下。

结果车在外面停下,传来的,竟是成政委和李支俩人的话声。

“……是啊,这次全省征兵工作,罗总正在跟省军区提出诉求,我们也应该积极一点。

消防的兵员,一直是个问题,各地的征兵办公室一到这个时候,各个部队的干部就去挑挑拣拣,进来我们消防的新兵简直……

哎,中庭说,他当新兵团团长的时候,很多新兵体能考核,连普通中学生都比不过。

今年,贵州还是我们的主招方向。

我看,我们应该跟罗总建议一下,各个支队啊,这个时候也要跟紧了,不能脸皮薄,哪个地方的武装部,哪个支队就去跟,有条件好的兵,咱们也大胆去要,要从根源上把今年的新兵质量抓起来。”

“嗯,我看问题不大。”

方淮在电梯口的拐角处听得津津有味,但两位大校的声音越来越近,他确定李支在,便也没往电梯间旁边的楼梯躲,而是按下了上楼的电梯,站在电梯前,一副等待的模样。

两位领导进了电梯口,看到那个身着迷彩服的实习干部侧脸,感觉又熟悉,又陌生。

“小方?”

方淮故作惊疑地转头,立马放下手里的包,敬了个礼:

“政委好!支队长好!”

李支队长顿时喜笑颜开:

“哎哟?状元回来了?不是昨天晚上才出发吗?怎么早上就到了?刚才我和成政委还讲,你们五位同志,创造了支队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比赛夺魁!尤其是你!要好好给你们庆功!”

成政委也是眉目带笑:“你们是大功臣啊!小方,给咱们支队的战训史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我们正准备安排人下午给你们接车,你怎么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