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什么是多灾种,大应急?(第3/5页)

但,今日的方淮,已经不是昨日的方淮了。

他看了一本《如何当好一名局领导》之后,学会了憋笑,和端起正经,于是点了点桌子,道:

“这当然不是总队能够审批的事情。

这次我出去,见到了大领导,部里的,局里的,都有。

部局领导亲自看过,并且赞同了我们的方案,决定作局里的试点计划,所以咱们中队的改造方案,虽然跟之前的方案在内容上大概一致,但级别,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在改造中取得的经验,可能推向全国,二中队,即将成为全国消防的明星队。

总而言之,一句话,同志们,咱们要发达了。”

方淮的话,很平静。

但周围的气氛,一下变得有点凝固了。

大家面面相觑。

他们听到方淮说出这个计划,还在五月底,那时候,大家从四川回来,心情沉重。

那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后,方淮突然说,咱们搞个地震演习吧,由这个演习开始,咱们申请,成立多元化的救灾分队,以后,咱们遇到什么灾害都不怕。

大家听得满怀激动,曹指导更是一脸凝重。

于是,就开干了。

中队部,神神秘秘开会,忙忙叨叨很久。

然后,教导员来了。

支队也来了。

总队下通知了。

这一切,如同是方淮开了大预言术,带给大家的,是越来越多的惊讶,和无尽的振奋。

但如今,方淮出去一趟回来,告诉大家,走向全国了。

这下把大家都有点整蒙了。

这方案有这么狠?部局都看上了?

我以前是不是听漏了点什么?

方淮说完话留给大家的一点空当里,所有人都在低声议论。

不过,也就半分钟,方淮再次朗朗发言道:

“方案,大家听我讲过,也许中队干部也讲过,我就不再赘述了,我接下来要跟你们讲的,是我们中队,将会和以往有何不同。”

这下,大家都坐直了身子。

方淮的坐姿,反而放松了一些,道:

“昨天,我问了曹指导,过去的三年,咱们中队,只去市外打过一次增援,是前年,安顺的一场森林火,而且,当时我们去的原因,是该地处于两地交界,对吧?”

这话一出,方班长立马发言了。

“对,平坝,夏云镇,有个隧道附近,当时我们从隧道口下车上的山!当时有个车跟在我后面,我一直打警报,结果停车的时候,还是差点撞上来了。”

方淮微微点头。

“那么,全省的自然灾害,有多少呢?

我告诉你们一个官方数据。

2007年,贵州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704起,其中滑坡446起,崩塌,128起,泥石流,24起,地面塌陷,沉降,39起,地裂缝,67起。

其中,大型灾害不多,但基数庞大。

森林火灾,我们总队接到报警,并且出动的,超过120起,平均三天一次,全国,去年一年,2395起。

当然,过火面积超过2000亩的超大警也并不多,占比不足百分之一。

但,整个GZ省,肯定是有的,比如去年三月二号的贵阳花溪黔陶乡森林大火。

往前翻几年,几乎是呈每年一到两次的态势。

那么,这些自然灾害,还有一些特大警,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以后,咱们二中队啊,不安全了。

以后,这样的警,咱们都要去。

甚至,如果省内,两个地方同时发生大警,咱们可能要两头出动。

同时还要保证辖区内的安全。

之前,大家都在讨论,60个人,怎么出警?难不成一个小警,咱们围一大票人上去?

呵呵,同志们,你们想窄了,以后,全省各支队指挥中心的增援预案,都会把咱们二中队的警力列进去,一旦发生了复杂的大型灾害,咱们更是第一增援序列。

咱们中队才60个人,恐怕会不够用。”

这话一落,顿时爆发了剧烈讨论。

“我擦……这么多大警,不是想活都难?”

“这么多警,咱们咋训练啊?”

“车咋办?这几个车,能容下这么多人吗?”

方淮听到大家的问题,咧嘴一笑,拍了拍手:

“别吵,你们的问题,我一个个给你们解答!

第一,咱们出警,不是作为战斗的主要力量,而是到达现场指导!当然,如果有紧复杂情况,紧急需要的条件下,咱们中队要承担带领攻坚组的作用!

第二,灾害的发生频率,也自然不会像你们想象的这么多,城市火警本就是咱们的专业,并不在我们的全省增援业务范围。

而且,也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去指导人家的!咱们的战斗分队,选拔条件十分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