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应该破格提干(第2/3页)

这一下,于副局立马回过神来了。

“哦……是他。”

这是一段公开却又未完全解密的秘辛。

这种事,在领导心里,却是格外的清楚。

白衬衣领导也笑了:“我知道了,他是作了大贡献的哟!过两个月,我还要亲自给他授功!听说是个地质专家嘛,消防的地质专家,对吧?体能也这么好?”

领导听到的,终究只有一面。

胡培洲赞叹道:“全能型战士,各项科目,在这一期里,始终是第一。”

领导的头忍不住点了起来。

“人才啊……当兵多少年了?”

这句答话,胡培洲斟酌了一下。

“义务兵。”

这下,两个领导都愣了。

他们是知道有这么个人和事迹的,但没有详细到掌握具体资料的地步。

但今天,领导的心里,又多了一个能打大仗的尖兵印象。

确实优秀啊。

胡培洲其实还想说说他提出中队改革的事迹,给领导留下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以示消防正在能人辈出,欣欣向荣。

但这事,于副局晓得就行了,在上面领导眼里,改革,应该是消防局的功绩,而不是某一个人的。

“好,也好,义务兵,那就代表年轻啊。”

领导再次点了点头:“年轻,就能为消防部队多作贡献,这种优秀的战士,要关心他们的诉求,想法长期留下来,成为部队的基柱。”

于副局更是言简意赅:“嗯,上等兵了,还有几个月……应该破格提干。”

在他们眼里,义务兵提干,肯定是破格的,以提干的正式条件来说,虽然没有规定义务兵一定不能提,但是班长的年限规定,也在把提干要求往士官上靠。

闻劲松当初这么狂,也只能打第三年提干的主意。

但,这些要求,在领导眼里,不算什么。

“嗯……”领导也长出一气,表示肯定。

胡培洲笑了笑,没有点破方淮是不是上等兵的事情。

于副局这里,迟早会对他了解更多的。

这边岸上,锚点已经固定,用救援三脚架抬起高度,对着对面等待的俩人挥手示意。

对岸俩人,拽起绳子,猛地一拉。

两条绳子,在水中兀地腾起。

一百五十米,绳子蘸水,可是相当重的。

带起的威势,也十分震撼。

越长的绳桥固定,需要的力量就越是夸张。

那边俩人拉起绳子,猛力绷直了,开始在那边绕树固定。

领导看到越收越紧,越绷越直的长绳,不禁问道:“这个绳子,有多少米?牢固吗?”

胡培洲立马接话:

“整绳长度200米!大约使用了160米左右!

这还不是极限,国际上,现在最长的救援绳桥,可以搭建到270米,不过需要八到十人进行两端固定,对岸至少要五个人,才能保证绳子完全绷直。

安全性方面是有保障的,这个科目在国外,常用于山岳峡谷救援,有条件的话,我们也想搭建一个250米以上的山谷救援模型,进行试验长距离的稳定性。”

胡培洲一句一个国外,句句表示着对标国际的自我要求。

自我要求提了,眼见领导的头开始轻微晃动,胡培洲立马长叹一声,接着道:

“这个科目,普及意义很大,包括许多我们教授的科目,都是很有实战意义的,今天展示了很小的一部分。

可惜,这些科目,对装备的要求也很高,我们短期内无法大面积配备,也不现实。

所以想出了以试点带全局,轮训教授,逐步配备的方法,让战士们在试点中队先学会操法应用,等到装备下来,操法的应用能够更快进入实战,在有限的条件下,用最小的投入,来换取时间。”

胡培洲不断表达着“咱们有多会省钱”。

讲述过程中,两边的绳桥,也搭建完毕了。

“下水!开始搜救!”

一声大喝,蛙人们开始下水,直升机也在岸边的指挥下,开始升空。

旗语指挥悬停,前进,有条不紊。

周围一下热闹起来了。

整个准备过程,大约用了20分钟。

有了助力,真正的大活儿,也开始了。

方淮回到这边,立马绑定绳桥护具,开始炫技。

蛙人,领导见过不少。

会飞的蛙人,领导还是头一回见。

只见方淮搭着绳桥,带着一个救援担架,到达湖中一处,扬手,悬停。

比划了几个手势。

岸边立马有人大喊:“牵引绳,停!提拉绳,下!”

“一,二,一,二!”

方淮到达水面时,对着岸边向下挥手。

“纵向,松给他10米!”

绳一松,方淮一个猛子下去了。

胡培洲见到这一幕,转头对着领导道: